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馬英九傾中經濟牌打敗了國民黨

馬英九傾中經濟牌打敗了國民黨2014-12-01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民進黨大贏,但最值得探討的是柯文哲現象。它是不滿馬政府民怨所捲起的旋風,代表公民運動崛起的白色力量,內涵包含世代與分配正義,以及形形色色的社會運動匯集而成,其巨大的外溢效果與本土力量相呼應,造成選票集中在綠營候選人,在許多縣市產生驚奇的選舉結果,徹底擊垮馬政府。


分析此次選戰的意義,吾人認為應從經濟角度切入,才能了解選舉勝負的轉折與癥結。我們可以先下這個定論︰國民黨是敗在以往最擅長的「經濟牌」。國民黨的經濟牌在過去選舉中可說威力無窮,屢試不爽。

它有二個主要訴求︰
一,國民黨擁有打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經驗,因此只有藍營才有財經人才,在台灣經濟陷入衰退時再造經濟之春。例如馬總統第一次參選總統時提出「六三三」,並與所謂「經濟總設計師」蕭萬長搭檔。
二,在全球化浪潮下,它巧妙用經濟議題包裝其統派意識形態,不斷宣揚台灣以經貿立國,不能鎖國,必須開放,走向世界,與全球經貿體系接軌。然而,檢視馬政府的實際作為,卻只有一套向中傾斜的劇本,所謂開放,實質上是與中國簽署各項經貿協議,把台灣經濟綁在中國。但因多數國人無法辨識全球化與中國化的差別,因此在選舉中往往被國民黨的廣告文宣所迷惑,誤以為民進黨因意識形態與鎖國心態阻擋台灣開放,造成經濟邊緣化。


這次選舉,馬政府依舊沉迷經濟牌的效果,可說傾黨國之力,瘋狂推銷經濟牌。從訴求民進黨以國會少數不顧民主程序霸佔主席台,恐嚇中韓簽署FTA,將衝擊台灣六千五百億元產值,好似不投票支持執政黨,台灣經濟就垮了。甚至還製作貽笑大方的韓國女子竊笑我國、感恩民進黨的廣告。而特定企業家更打著號召「經濟選民」的旗幟,散播「經濟為政治服務」、「民主不能當飯吃」等謬論,而且擺出一副財大氣粗的囂張氣焰,到處為執政黨助選,亂開數以百億、千億計的選舉支票,更揚言不要逼他退出台灣,令人倒盡胃口。

然而,經濟牌此次不但完全失效,甚至還發揮為反馬陣營助選催票的反作用。癥結在於,當前的國民黨陣營實在看不出有財經長才的蹤影,尤其上屆總設計師配合馬英九的六三三政見重出江湖,卻以跳票收場,可見其黔驢技窮的窘境。其實,馬英九除了缺乏財經人才,在政策面上,亦只有「向中傾斜」四個字,別無藥方,因此經濟日下,乃在意料之中。六三三未兌現,他推說需要八年任期才能奏效;ECFA亦無推動經濟之效,他說還要再搭配服貿、貨貿、自經區,方可竟其功。整個傾中政策,彷彿用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如今終被選民戳破。



再者,馬政府最大的盲點乃是相信自由貿易之絕對效益。實際上,自由貿易絕非有利無弊,不但簽署國之間有利有弊,對各自內部的產業亦有不同程度的衝擊。換言之,自由貿易有得有失,絕不可能有所謂「讓利」,從中國不願將我重點產業面板、石化、工具機、汽車列入早收清單,即可看出各國在協商FTA時皆極力維護自身最大的利益。即使有所謂讓利,亦必基於背後的政治圖謀,而且讓利對象亦局限在特定、少數財團,形成所謂的兩岸政商買辦集團。這些紅色政商買辦拿走了經濟成長的好處,享受租稅優惠,甚至把財富藏到海外避稅天堂,而多數民眾成了被剝削階級,實質薪資倒退,主計總處統計三四八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是買不起房,難以養家活口的窮忙族。


馬英九任期中念茲在茲的「開放」,實際上是向中國傾斜的代名詞,而且他推動此一政策至今六年多,不但未救起台灣經濟,反使民眾陷在更深的生活困境,尤其年輕世代面對絕望的未來,堪稱失落的世代。而這些馬總統傾中政策下的受害者是不分藍綠的,不管是中產階級或底層民眾,都在向下沉淪。總之,當這個國家已經因為馬總統的傾中政策分裂成不同的階級,多數人淪為窮忙族時,他以傾中為名的經濟牌怎麼可能打動人心,贏得選戰的勝利?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3527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