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布馬陣送別 9旬嬤含笑無憾

布馬陣送別 9旬嬤含笑無憾


2015-04-07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九十二歲許阿嬤的遺願─布馬陣送行,虎尾溪義文史學會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從小愛看 許阿嬤遺願盼請一團

結合西螺樂安堂及好西螺布馬陣,虎尾溪義文史學會昨天以傳統的布馬陣送東勢鄉許阿嬤最後一程,讓阿嬤「含笑歸土」,更重現在台灣已十分少見的殯葬儀式。在虎尾鎮廉使里出生的許阿嬤,從小常看到布馬陣的表演,高齡九十二歲的她兒孫滿堂,彌留之際交代兒孫的就是要「請」一團布馬陣,兒孫急著找表演團隊,卻到處碰壁。
  • 虎尾溪義文史學會為完成東勢鄉許阿嬤的遺願,首次在喪禮中表演布馬陣。(記者廖淑玲攝) 虎尾溪義文史學會為完成東勢鄉許阿嬤的遺願,首次在喪禮中表演布馬陣。(記者廖淑玲攝)
阿嬤的長子許有才說,雲林沿海地區非常重視喪葬禮儀,早年布馬陣更是喪禮上必演的「陣頭」,尤其大戶人家常在喪禮上邀請各種陣頭大車拚,成了另種民俗儀式,媽媽生前就很喜歡看這些民俗表演。

阿嬤生前育有五子二女,去年因發生車禍體力漸衰,加上年歲大,身體機能慢慢走下坡,今年三月中旬病逝,許有才因母親數年前為祖母辦理喪事時,就有請布馬陣,加上生前曾交代說,她最喜歡看布馬陣,「死了也要看」。

透過網路 虎尾溪義與好西螺送行

為了完成媽媽的遺願,許有才的兄弟姊妹動用一切關係找布馬陣,甚至找到西螺,結果一些老團都因沒有人手無法接團演出,許家第三代趕緊透過網路尋找,終於找到近年來積極推廣布馬陣的虎尾溪義文史學會。


學會執行長楊惟智指出,台灣傳統習俗為了不讓死去親友靈魂到地獄受苦,莫不想盡辦法透過有形無形的媒介,祈求亡者靈魂離苦得樂,包括布馬陣等各種陣頭應運而生,近年來隨著時代演變、喪禮簡化,要看到傳統陣頭機會愈來愈少。
成立七年以來從未在喪禮演出的溪義,為了完成許家子孫對阿嬤的孝心,結合樂安堂的後場、好西螺布馬陣終於成團,昨應邀在阿嬤靈前演出,送阿嬤人生最後一程,喪禮結束後,許家人特別透過Line感謝他們,喚起許多人對傳統陣頭的懷念,別具意義。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94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