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主題講座-台中場
【閱讀文字的新舊媒介:一場鍵盤與筆墨的對話】#免費講座
#詩人 路寒袖📚 遇上 #台灣版歐普拉 囧星人👓 ?!跨界又跨世代的對談,到底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精彩內容呢?熱愛書本與閱讀的兩位講者,詩人熟悉紙筆創作、Youtuber擅長影像及數位語彙, 分別在創作上的方法有何不同呢?
⭕ 講座時間:2017年05月06日(六) 14:30-15:30 (14:00開放入場)
⭕ 講座地點:台中誠品園道店3F藝術書區
⭕ 報名方式:免費,需線上報名: http://www.worldbookday.tw/#read-09
(名額有限,可開放現場候位)
⭕ 講者 : 路寒袖 x 囧星人 - 冏星人Kyon
⭕ 講座簡介:我們有多久沒拿起筆來寫字?有多久沒有拿起一本書來閱讀?透過資深的作家、詩人路寒袖,來分享他多年以來的創作歷程,早期都用書寫方式創作,而現在是否還是一樣呢?另一方面知名Youtuber囧星人在網路上創作內容超過10年,包含書籍推薦、影評及社會觀察等。一位是傳統文字工作者而一位是數位原生創作者,透過不同的創作經驗來分享其不同之處。
🔥 精彩對談,報名快點👇👇👇(Tips:講座介紹請點台中場的Banner)
#世界閱讀日 #我已讀Book回 #台中講座
(攝影/陳佩芸)
大概有八百多個鄉民網友,留言給號稱(其實是自稱)「藏書界竹野內豐」的黃震南說:
「如果你是我的歷史老師就好了。」
「如果歷史課本給你編就好了。」
「如果我們歷史老師像你這樣講課就好了。」
「如果歷史課本給你編就好了。」
「如果我們歷史老師像你這樣講課就好了。」
這些照樣造句般的「如果……就好了」對黃震南而言,既簡單又複雜。如同他在《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中,那些穿插在史事裡的插科打諢,與一共兩百多條用以解說鄉民梗的隨頁註釋,語帶嘲弄,看似輕佻,實則別有用意。
「出版社編輯看到我在網路上寫的文章,問我能否寫一本『N小時讀通臺灣史』這類的書。」黃震南出身臺文所,臺文臺史看似一家,然他認為其中差異並非說跨就跨,堅持推拒。「以學界角度,我非科班出身,我覺得自己扛不起講臺灣史這件事。」即使家學為他打下了扎實的臺灣文史基礎,即使他所寫的那些臺灣歷史、臺灣文壇相關內容,或人或事,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夾議夾敘還夾幽默搞笑。在PTT上,「藏書界竹野內豐」名號一出,幾乎無不推爆,眾多網友紛紛呼朋引伴前來分享知識好文。看他講海盜界中的霸主鄭芝龍如何用碗連擲30個聖杯,頂下顏思齊的地盤;講臺灣古代文人除了苦讀還能幹嘛,或連鄉民提問「台語裡下早、下晡、下暗的『下』是什麼意思」,他也能說文解字一番,足見其博學程度。即便如此,他仍不願輕易越界。「畢竟藏書是一回事,通透臺灣史是另一回事。我怎麼敢說我通呢?」
但編輯希望的也不是正經嚴謹的歷史教學,黃震南思前想後,便以「會講到臺灣老事情的搞笑散文」定調,「這樣我的包袱也就輕一點。」他不是第一個以輕鬆口吻講述臺灣史的人,但他絕對是最「鄉民化」的一個。「我自己在PTT浸淫許久,常常看著八卦版哈哈大笑,如果我也想在PTT上讓大家哈哈大笑,當然就要用鄉民語言。」政治、時事、動漫,還有周星馳電影,都是入文的必備元素,「我不怕你讀不懂我講的臺灣史,只怕你不懂我的鄉民梗。」再難的再沉的歷史,經他這麼一「攪和」,竟成了一則則可口的生動故事。原以為哈哈笑完船過無痕,卻總有某幾個重點,隨著笑聲種進了自己腦子裡。
像是要補足過往缺漏,近年來,各種臺灣史主題書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黃震南詮釋的臺灣史,讀來令人捧腹之餘,也每每觸動不少思考,例如2015年6月,中國傳來劉永福墳墓被盜的新聞,諸多網友稱劉為「打到一半溜走的中離狗」,不足惋惜;唯他洋洋灑灑上千字,試著回到彼時現場,力戰群言,讓更多人理解劉永福事實上並無為臺灣拋頭顱灑熱血的必要。
又或者他總替蔡培火感到不平。同樣為臺灣奔走一生,蔡培火與蔣渭水在當代並列齊名、有「北水南火」之譽,卻因比蔣渭水多活了幾十年,經歷後來的更迭、入了國民黨陣營──這個未能「堅守風骨」的抉擇,讓蔡培火的聲譽自此蒙上汙點,以致在歷史上近乎無聲無影。用黃震南的話講,蔡培火是「死不逢時」。
「無論中國或臺灣,我們講的改朝換代,都是『換國』。」以此概念,歷史課本上的明朝、清朝,在黃震南的定義裡其實是明國、清國,何況臺灣。「『商女不知亡國恨』。處在改變的風口浪尖,有時『變節』也是無可奈何。難道你要全部都死光嗎?」歷史不是武俠小說,沒有那麼多人真的壞到需要置之於死,毫無平反空間。「在那樣的高壓時代,你不得不低頭。這些都是會發生的,也是耐人尋味的。」臺灣方方面面的複雜性,往往讓我們對某人某事無法直接斷言評判,「既然如此,我們在讀歷史時,能不能再多一點的同情或理解?」
(攝影/陳佩芸)
「臺灣人不斷在追尋一件事:我到底是哪裡人?我到底算哪國人?屬於我們的歷史,到底要從哪裡算起?」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在做各種探問,企圖確認自己的歸屬。「史觀很重要。在文化上,臺灣的確有一部分從中國而來。但在政治上,我們不能夾纏不清地說:曾被某處政權統治過,就永遠和該政權有關係。這樣是牽扯不完的。」從1895年割讓日本,到中華民國政府來台至今,121年來,臺灣和中國早已分道揚鑣。「有重疊時就談重疊,分割時就各談各的。」不需要因為重疊過就藕斷絲連,也不需要因為現在分割了,就說兩造從無關連。黃震南認為,用這樣的脈絡來談,才有機會釐清這塊土地的糾纏情仇。
臺灣經過一段歷史遭到刻意掩蓋、欺瞞的時代,當許多史事真相逐漸浮上水面,人們不免出現「可惡,被騙了」的憤怒。「當權者本來就會隱惡揚善,用選擇性的方式呈現史事。」有誰會很誠實地宣揚自己做了什麼不好的事嗎?沒有。「所以我們要很注意。就算是讀我這本書,你也要去想:我是不是選擇性地告訴你一些事情?」沒有哪本臺灣史能讓人一本就通,我們都必須有更多好奇、更多質疑,推動自己去探討更多。「重點是要有獨立思考的本領,想想誰講的才是對的,要選擇相信誰?」這不該是由作者提供答案,而是讀者要去了解各個陣營、各種角度,再去判斷與決定自己要走什麼路線。「作者有作者的工作,讀者也要自己負點責任,不能只是坐著等人家給你。」黃震南說。
「臺灣每段時期都有很多事情可以提,都很有梗。」解嚴後我們真的自由了嗎?總統民選、政黨輪替,我們真的民主了嗎?「很多人事物到今天都還在發酵,還沒成為歷史。我們就活在50年後的人的歷史裡。」過往有過往的梗,現代有現代之樂。我們能用什麼樣的姿態、什麼樣的方法,來談出屬於我們的臺灣事、臺灣史?「能有一、兩人看到這本書,進而對臺灣歷史有一點興趣, 那就算有回報了。」黃震南總這麼說。或輕或重,或莊或諧,只要開始碰觸,就是認識臺灣的起點。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