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記憶、敘事:漢娜‧鄂蘭的政治人文主義
- 活動日期:2017-04-24
講題
行動、記憶、敘事:漢娜‧鄂蘭的政治人文主義
主講人
林淑芬女士
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對談人
汪文聖教授
政治大學哲學系
政治大學哲學系
時間
2017年4月24日(一)上午10點至12點
地點
本所新館3樓2319會議室https://www.ioe.sinica.edu.tw/content/EventReg/content.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MenuID=530377762456441046&MsID=744041037216216016
摘要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近來事件發生的人性背景,明白發生之事皆由人為,因而能夠且必須由人來阻止—只有那時我們才能消除這個世界的噩夢般性質。」 —“The Jewish State: Fifty Years After” (1946)
在對極權主義的意識型態與恐怖進行反思之後,鄂蘭認為,現代世界最深刻的危機是政治的危機,同時也是人文主義的危機。此一危機起源於現代性對人的尊嚴與自由的理解脫離了人之存在複多性的事實。
她在人之複多性的境況下思考自由,揭示現代主權概念和個人自主性作為自由理想型的限制。不論是康德或是科技人文主義都未能承認我們有限的自主性有賴於先在的共屬境況(prior condition of community belonging)。共屬是使人類行動成為可能的境況,因此,行動總是協同行動,即使是希臘史詩中的英雄,也需依賴同儕的行動,協同行動體現了公共自由,公共自由要求他人的在場。
為了對治現代性所導致的世界疏離與共同感的喪失,鄂蘭的政治人文主義召喚人進入俗世的自我超越,在其中,對公共世界的獻身取代了私人利益,藉由取得他人不同的立場和意見,我們關於世界有限的個人觀點得到擴展。
根據鄂蘭,行動直接連結於理論的必然性,是災難的開始。思考與判斷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看事情,使協同行動成為可能。對鄂蘭而言,思考是內在的自我對話,此一自我對話是在記憶中進行,記憶不是我個人的過去,而是共同體所共屬的過去,當思考的同時,也在對共屬的過去進行旁觀者的判斷,旁觀者的非部分性觀點透過敘事,使行動者的部分性觀點得到擴展。
本場演講毋須報名,歡迎踴躍參與。
聯絡人
陶曉萱,02-2652-3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