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學術研討會5/4中山大學

「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學術研討會
時間 * 2017年5月4日(週四)地點 * 中山大學文學院7006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主辦單位 * 科技部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歐洲漢學」、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人文研究中心/中國文學系連結網址 * http://www.chinese.nsysu.edu.tw/news/news.php?Sn=1692內容簡介 *

自歐洲大航海時代、中國明清時期以來,傳教士的西學東介、漢學西傳,開啟了東西之間跨文化對話的新境。此後,無論西方或東方,在他異文化的衝擊之下,生活世界急遽蛻變,終而促成了多元文化流轉不息的現代性全球化。

明清初始,自歐洲不遠千里而來的基督宗教傳教士,跨出西方文化本位,或對中國天人之際的反思,或對經典傳統的認同,或就歷史敘述的考察,或於靈魂性理的會通;更有語言符號的互譯、藝術表象的置換……等等,諸般知識體系的探索與追問,遂展開了歐洲漢學的新章。誠如利瑪竇(Matteo Ricci)所言:「中國不只是一王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此間,固然有許多東/西文化差異的誤讀,但也有許多人文精神普世同一的共鳴。若由跨文化的視角來重新省視,這些誤讀或共鳴,實有許多文化間距的有趣課題。

傳教士將漢學傳回歐洲,對歐洲人文產生巨大的影響;既引發啟蒙思想家對東方的異托邦想像,隨後也激生風起雲湧的歐洲近代歷史變局。如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所說:「這是個天定獨特的計畫,今天人類的文明與改良必須集中在我們這塊大陸的兩端——歐洲和中國。中國是東方的明珠,就如同我們歐洲是另一端的明珠一般。」時至今日,漢學在歐洲各國,與哲學、現象學、精神分析、語言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相摩相蕩之下,猶然展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新姿。

歐洲漢學只是一顯著的主題。隨之而來的跨文化現象如:東方對西學東漸的接受與影響、西方對東亞文化的引介、吸納與再詮釋、早期漢人赴歐、歐人在東亞的跨文化體驗、西人對福爾摩沙的觀察與研究……,凡此都是東西跨文化的重要課題。

遙遠的世界之極,永遠有我們所不知的奧秘。如《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當知識從海極到天涯,由互譯、外拓,進而會通、轉化,也將具有此般跨越界限、遷徙萬里的壯觀能量。本會議即期盼於全球化語境下,從「歐洲漢學的文化跨越與衍異」出發,進而在東西視域的兩極交映中,發掘出人文思維在世界之旅的驚奇異境。

會議子題如下:
1.傳教士的西學東介、漢學西傳
2.漢學在歐洲各國的起源、發展與影響
3.漢學與歐洲人文學科的交流與轉化
4.東亞(臺灣、中國、日本)對西學東漸的接受
5.漢/歐之間語言、文藝、文化之比較與互動
6.早期漢人赴歐、歐人在東亞的跨文化體驗
7.西人對福爾摩沙的觀察與研究
8.其他

摘要截稿日期:2017年2月20日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4月20日
投稿信箱:sinology.in.europe.2017@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