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飽含環境關懷的水蜜桃-猴采桃開箱分享會」7/2台博館

「飽含環境關懷的水蜜桃-猴采桃開箱分享會」
日期:10472(星期四) 上午10:30~12: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小白宮(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
現場時間
相關內容
10:10~10:30 am
媒體接待
10:30~10:32 am
開場
10:32~10:37 am
影片放映-猴采桃的故事
10:37~10: 50am
主辦單位致詞
1.國立臺灣博物館-林華慶副館長
2.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
來賓致詞: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楊模麟處長
10:50~11:00 am
防猴網操作示範(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陳奕君助理研究員說明防猴網發想並示範使用方式)
11:10~11:20 am
水蜜桃開箱嚐鮮體驗
11:20~12:00 pm
自由採訪
活動說明:
花蓮縣秀林鄉位處中央山脈的中海拔山區,早年因為政府安置中橫開路榮民,因而有部分農業生產區域。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10年因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進駐洛韶與新白楊輔導當地的周美華、楊朝良、田曾秀嬌等三位農友轉型有機耕作,目前均已通過有機與綠色保育驗證,也是國立臺灣博物館每周「田裡有腳印市集」的成員。
農友放棄化學農藥及肥料轉型友善環境耕作,大自然也立即給予最直接的回饋,果園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但這三位農友的堅持,除了面對遠比慣行農業低的收成率,許多野生動物也經常不請自來上門光顧,特別是臺灣獼猴與山豬造成的損害,每年大約占收成的一半。雖然如此,他們依然堅持綠色保育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即使農作物飽受猴害,但並未採取激烈的防治方式,甚至把農損當成是將農作物與野生動物分享。
103年,三位農友試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防猴網後,情況開始有所改善;以防猴網罩住的水蜜桃樹,阻隔了大部分的獼猴採食,也防範了夜蛾、松鼠等野生動物的危害,水蜜桃有了較好的收成。今年,農友擴大使用防猴網,水蜜桃有了比去年更好的收成,但農友也因此擔心起原有的銷售通路無法去化;而臺博館也發現,農友所謂的「擴大使用」,也不過就只在1/4的水蜜桃樹罩上防猴網,其他果樹仍然任由動物們取用!
臺博館為了鼓勵這群堅持綠色保育的農友、並且給予最直接的支持,特別設計了「猴采桃」水蜜桃標章,采與採同音,「猴采桃」取其為與獼猴共享之寓意,期望協助農友建立品牌與拓展通路。並且將於本周四(7/2)上午10:30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舉辦「飽含環境關懷的水蜜桃-猴采桃開箱分享會」,向媒體朋友推介這個與野生動物共享的水蜜桃品牌與背後的動人故事也邀請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陳奕君分享防猴網的發想與功能,並且現場示範、說明防猴網的使用方式,供其他農友參考。臺博館呼籲消費者與企業以購買支持農友的友善土地耕作方式,還能品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甜蜜滋味。歡迎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
國立臺灣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