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健康染髮5撇步 國民健康署

健康染髮5撇步
染髮劑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586期
上稿日期:2016/12/23
  近來發生有民眾因接觸染髮劑過敏,導致頭皮灼傷長不出頭髮的消費糾紛報導。染髮已經成了不分年齡層的時尚潮流,由於頭皮是毛囊分布最多的地方,若染髮劑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消費者在挑選及使用上要特別小心。

  食藥署徵詢專業皮膚科醫師表示,染髮頻率與風險成正比,每次染髮最好間隔3個月以上較為安全。為了兼顧您的美麗與健康,消費者不論是自己在家DIY染髮,或是到美髮院染髮。可以參考以下染髮5撇步:  
第一張圖片
1.「染前選」應選購有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
2.「髮健康」檢查頭髮周圍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
3.「要看明」一定要看清楚了解染髮產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正確安全使用染髮產品。
4.「安全染」不可以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
5.「全注意」留意染後皮膚狀況,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

  除此之外,染髮時要依使用方法調配染髮劑比例、染髮劑塗抹時不要太接近頭皮、避免染髮劑流入眼睛、切勿將染髮劑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等部位,並進行皮膚過敏性測試,等到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再染髮比較安全。至於冷燙頭髮後,也不要立即進行染髮,以減少頭皮負擔。建議消費者到美容院染髮時,可主動要求提供染髮劑的完整資訊,以保障自身權益。

  有些消費者把天然與健康劃上等號,以為植物性染髮劑似乎比較安全。其實坊間常見的植物性染髮,主要是添加指甲花粉(Henna),讓頭髮表面產生暫時性橘紅髮色,無法染出烏黑光澤的髮絲,還可能讓頭髮乾澀失去光澤,並非一般人染髮後所期待的模樣,該類產品僅能做為髮表著色用途,且不得宣稱染髮。 

  食藥署發現,有些標榜植物性染髮的產品,為使色彩多樣化並強化染髮效果,擅自添加化學性染髮成分,且未領有衛生福利部所核發之許可證。

  為確保使用安全及消費權益,民眾選購產品時,務必檢視產品標示,尤其是顏色鮮豔或染色持久的產品,需特別留意是否含有化學性染髮劑成分,如果有的話,產品包裝應標示有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以及完整的使用注意事項,再選購使用較安心。 
http://health99.hpa.gov.tw/Article/ArticleDetail.aspx?TopIcNo=949&DS=1-life

看了此專文的人也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