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從新彊思考台灣處境

從新彊思考台灣處境
[完整介紹]
高雄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生,甫通過實習醫師考驗,是某醫療教學機構「不分科住院醫師」準醫師,愛爬山、攀爬過玉山主峰,成功挑戰過海拔2180公尺鳶嘴山,熱愛運動外,學校時還組過樂團、擔任吉他手,可說是一個允文允武的青年,外型看起來像個陽光大男孩,思路清晰,穩健的台風,毫無畏懼的神態,透過學生活動現場網路直播快,陳信諭「帽之帥」,逐漸闖出名號!
從新彊思考台灣處境
喀什老城。
二〇一二年,我和四位醫學系朋友同遊新疆。當時的想法定位為壯遊,「自助旅行」多於「田野調查」,意旨在景色和未知的刺激。出發前,有消息得知,烏魯木齊有漢人觀光客街頭被「分裂勢力份子」砍殺,在我們心中便多了幾分擔憂。到了新疆境內,這件事情卻像是「消失」一樣,旅程上遇見的當地人像沒事般冷漠地來回走著。
 
這就是中國的「維穩」機制,封鎖消息,空氣中瀰漫著「和諧」的氛圍,相當詭異。
 
維族文化
新疆最大的城市為烏魯木齊,漢族人口較多,比例大約四分之三。「三山夾兩盆」把新疆分為南與北。南疆的喀什多數為維族,比例多過一半以上,其中老城保有維族傳統。維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有著自成體系的維族語言。他們有著類似中東的面孔,在喀什老城裡,漢人面孔的我們顯得相當醒目。維族人吃饢、羊肉串,在店裡時常可見小學徒幫忙,師承制是傳統的模式。
(圖:維吾爾族人的面貌)
多數謹守傳統的維族青年待在老城內,現代性如同異世界般的存在,若想要選擇現代生活,多數會去烏魯木齊等大城市尋找工作。
 
我們和維族人接觸時,他們多數保持距離、冷漠、不太友善,但多講幾句家常的維語,他們會咧開嘴笑著招呼。通常表明來自台灣後,他們也都會表現的相當有興趣。
 
價值侵犯
中國在統治新疆的政策上,打壓宗教自由、操控意識形態、強迫同化、近幾年甚至建立公宅,強迫老城搬遷。維族人急欲維持的老城傳統正在消失中。「新疆」是新的疆土的意思,在意義上隱含「中華文化霸權」與「佔領」,本身就有歧視意味。可想而知,「中華文化」對「維族文化」是上對下的關係,是「殖民」的概念。
 
「你知道嗎?」包車的導遊說著。「前幾年那些維族人在烏魯木齊的街上遊行呀,結果軍隊坦克車開進來,把他們轟得稀巴爛,血肉模糊啊!我覺得就是要這樣他們才會聽話。」
 
「他們這些人,就是自甘墮落。政府給他們這麼多,還不懂珍惜。」
(圖:新疆壯闊的山景)
 
一方面,新疆漢人看不起這些維族人,認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好的住宅、好的政策讓維族人使用,但是他們都不爭氣和墮落;另一方面,漢人卻在新疆各地不斷發展掠奪和開挖天然資源。維族有自己的歷史、宗教、種族、文化、和語言,他們有著清晰的想像共同體。當中國政府對內維穩訴諸於霸權式的「中華民族」,但對少數民族的文化不尊重甚至以開發之名消滅。此等上對下的殖民統治時,維族心中的「傳統價值」不斷被侵犯,越趨激烈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疆獨正名),儘管手段激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台獨 vs 疆獨
我記得在北疆的喀納斯圖瓦村裡,遇到一位記者。當時我們就在房間裡聊著。我記得是他的妹妹最先問的,問起台灣的事情,順便問起我們對台獨的看法。
「我記得那個甚麼扁呀,支持台獨的呀,貪污! 說是拿了幾億。」她笑著說。「不過拿個幾億有甚麼大不了呢? 哈哈哈。」
 
「唉呀,當個異議份子,破壞社會和諧,那多糟呀。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嘛。」另個旅客說。
 
「那你就不知道了,」那位記者說,「台灣那是民主的呀,他們和我們還是不同的呀。」
 
這句話言猶在耳。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記憶所繫之處、經歷過所有風雨飄搖的年代、以及我們民主的進程,使我們擁有清晰的共同體的輪廓,那就是「台灣」。面對中國強權入侵,台灣獨立,是不容被侵犯的價值,也是自然而然的認同和情感依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