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專欄】給潘維剛上台灣史〉
◎ 李筱峰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日前在立法院說,推動台灣本土語言會傷害「民族感情」!其實,真正會傷害民族感情的,正是她這句話本身。當然,彼民族與我民族所指不同,她講的民族,當然是想像的、虛擬的(或說「後設建構」的)「中華民族」。潘維剛此語不僅「一言見其不智」,正顯現出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歧視心態!
回顧台灣史上的外來政權,我們發現來自所謂「中華民族」的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政策竟然是最粗暴的!反倒是來自西方的殖民者荷蘭、西班牙,以及來自東洋的日本殖民統治,對台灣本土語言都有相當的尊重。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進入南台灣,是平埔族西拉雅人的範圍。荷蘭人為傳教方便,傳教士學會我們的西拉雅語,用羅馬字(拉丁字)拼西拉雅語,將《聖經》、〈十戒〉等基督教經典,翻譯成西拉雅語的羅馬拼音文字,盛行於當時的新港社,故有「新港文書」之稱。這種文字使用了長達一百五十年,才被後來從閩南來的漢語族文化侵滅而消失。
西班牙人在北台灣殖民統治十六年。傳教士Jatint Esquival在淡水努力學習當地語言,編成《台灣島淡水語辭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此外他又用羅馬拼音字,寫了一本可以用我們的凱達格蘭語讀懂的《台灣島淡水語基督教理》(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Hermosa)。一六三五年之後,西班牙勢力進入蘭陽平原,傳教士也以羅馬拼音的噶瑪蘭語撰寫語彙及天主教教義書(詳見方豪,《台灣早期史綱》)。
以上兩個西方外來政權,沒有消滅本地語言,反而替原本沒有文字的南島民族,創造了文字,他們怎麼不擔心「破壞民族感情」?
但是歷經鄭氏東寧政權、滿清帝國統治,到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平埔族語文受到漢語族文化的衝擊而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閩南話與客家話成為台灣本地人的母語。只剩高山族語仍未消滅。
到了日本殖民統治,固然以推廣「國語」(即日語)為主要的語言政策,但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前半期,仍然尊重台灣本土母語,甚至鼓勵當時來台的警察學習台灣話,以便和台灣民眾溝通,怪不得後來有幾部台語辭典,都是由退休警察編著。台北師範學校的甲科學生(日籍生),都還有「台灣話」課程;而師範學校的乙科學生(台籍生),也設有「漢文」科目,聘請台灣本地的漢學家(如劉克明),以閩南語教學。而在一九三七年以前,台灣的報紙大部分都有「漢文版」與「日文版」對照。即使連官方的報紙,如《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都可以看到漢文版的新聞。
直到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進入「皇民化」時期才開始全面壓制台灣人的本地語言。
相較於上述荷蘭、西班牙、日本等殖民統治者的語言態度,我們發現像潘維剛這種中國人,鴨霸多多!可惡多多!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247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