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載國民黨立委潘維剛在立法院力阻將本土語言列為國中必修課, 理由之一是「會傷害民族情感」,理由之二是她的母語是「國語、 普通話」而不是閩南語,理由之三 是「如果一直停在本土思維中,我們要怎麼走出去、怎麼走向國際」 。第一個理由牽涉到統獨之爭或向中國獻媚,此交由政治鬥爭處理, 不在此討論。第二個理由將 「本土語言」等同母語,再將母語等同閩南語,犯了邏輯上的誤謬, 明眼人一看便知,也不在此討論。重要的是第三個理由,即將「 本土語言」等同於「在地性」, 然後將「在地性」與「國際化」予以二元對立,並且以「國際化」 為尚而貶抑「在地性」。這是政府、大學、與社會的普遍錯誤認知, 其嚴重性非同小可。我們需先 辨明「國際化」之意,然後辨明「國際化」與「在地性」 的相依相生關係,才能了解為何台灣子弟必須學習本土語言, 才能邁向國際。
首 先,「國際化」有兩種,第一種是「自蔑式國際化」, 其一是只要英語化(包括以英文上課,或以英文發表論文等) 就自認是國際化;其二是樣樣都以美國為師(即 無差別地引用美國的標準、制度、行動等)而後美其名為「 國際接軌」。這般的「自蔑式國際化」基本上毫無自信, 只能當國際強權的附庸而陷入後殖民情境中。所 引入外國強權的東西因為無法適切解決在地問題, 甚至造成更多的新問題,不要也罷。
第二種是「自強式國際化」,此有兩個積極 意義,其一是具有全球視野, 能了解國際趨勢及各國文化特性的國際觀,從而有能力讓自己( 包括產業、外交、學術等) 適切地鑲嵌進所處國家的文化脈絡中去對話 或發展,這是不卑不亢的彼此相待。 其二是因為能力優秀而被各國同儕尊敬, 例如中央研究院的史語所集刊是國際漢學的重鎮,縱然是中文期刊, 依然是漢學的國際 標竿。
「自強式國際化」的基礎在於在地能力/在地成就的優秀, 其重點在於透過與國際同儕平等對話而開拓視野與長進。除非是 愛心服務或有利可圖,很少人會找水準落差甚大者來互動。 人們樂意與旗鼓相當或更優秀的同儕對話(或競爭), 以促進自己的長進。但別人為何要與你對話呢?就 在於你需有足以被看重的差異性成就。 此成就需同時具備經驗層次的在地性及抽象層次的普遍性。 古往今來的偉大經典(如《論語》、《莊子》、《理想國》、《資 本論》)莫不是基於特定文化時空脈絡的在地經驗問題性, 提出抽象層次的普遍性解決方案, 因而能超越時空而至今仍能與人們對話。亦即, 各國人士基於自身在地 經驗性去發展出抽象普遍性論述,才會是彼此對話的國際場域。 就此而言,在地性與普遍性相結合就可能邁向國際化。
「自強式國 際化」的另一個重點是國際脈絡鑲嵌性, 其一是在國際場合中能了解各國特性與動向,從而能掌握全局情勢。 其二是產業或外交要進入他國時,要有能力了解該國的 文化與社會特質,方能鑲嵌進該國市場或政治生態。 負面案例是美國。美國習慣以國際強權自居, 一向不顧他國的脈絡性差異,而強塞其價值觀及產品等給他國,不 僅招致厭惡,也常常令其產品到處碰壁。( 例如1988年美國以301條款壓迫台灣必須進口其火雞肉, 雖然歷經520事件抗爭,美國火雞肉還是順利大舉進來 台灣。可是,沒幾個月,美國火雞肉就悄悄下架, 因為火雞肉以烤箱為主的烹調方式完全不合台灣的飲食文化。) 就此而言,美國只有帝國觀而沒有國際觀。「自強 式國際觀」在於能充分了解他國政治經濟文化, 亦即了解他國的在地性。那麼,首先就得先自己有在地性, 才會有重視他國在地性的態度,及才會知道如何了解他國 的在地性,從而彼此才能有所對話與相互學習。
發展在地性成就的首要關鍵在於本土語言。 在地成就在於面對經驗層次的在地問題 解決時,能發展出抽象層次的普遍性論述, 因而首要在於面對在地問題。 解決在地問題需要充分地掌握在地文化生態、權力關係、社會網絡、 核心價值、在地知識、 環境脈絡等,其先決條件就是本土語言的文化承載與溝通。 以國語思考者,無法掌握原住民文化奧秘, 也無法了解歌仔戲或布袋戲的精髓。這不在於發音或翻譯問 題,而在於無法進入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中。
總結上述,掌握本土語言,才能進入在地文化脈絡來面對在地問題。 能解決經驗層 次的在地問題,而發展出抽象層次的普遍性論述, 才能一方面與國際同儕對話而成長, 另一方面培養出重視在地文化的態度去了解他國的在地文化, 從而能適切地鑲 嵌進該國的在地脈絡中去對話或發展, 及因為了解各國在地情勢而能掌握國際趨勢及全局樣貌, 讓自己在國際變局中知所因應與嵌入。這才是國際化。
後 記:本土語言(教育部認可為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 不直接等於母語(例如東南亞語),此顯而易見。 本土語言的議題在於在地認同;母語議題在於族群認同, 不能混為一談。此二者的教學亦不應以當前制式語言教學(如英語) 為之,而應該以維根斯坦語言哲學之「生活方式中的練習與實踐」 為之,才不會陷於所謂的「合 格師資不夠」或「如何考試、認證」等無謂困擾。此待另文討論。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6%9E%97%E5%B4%87%E7%86%99/%E5%AD%B8%E7%BF%92%E6%9C%AC%E5%9C%9F%E8%AA%9E%E8%A8%80%E6%89%8D%E8%83%BD%E9%82%81%E5%90%91%E5%9C%8B%E9%9A%9B/666101383510172
首 先,「國際化」有兩種,第一種是「自蔑式國際化」,
第二種是「自強式國際化」,此有兩個積極 意義,其一是具有全球視野,
「自強式國際化」的基礎在於在地能力/在地成就的優秀,
「自強式國 際化」的另一個重點是國際脈絡鑲嵌性,
發展在地性成就的首要關鍵在於本土語言。
總結上述,掌握本土語言,才能進入在地文化脈絡來面對在地問題。
後 記:本土語言(教育部認可為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