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臺灣作曲家手稿展」記者會新聞稿 手稿典藏世代聲息 樂音流轉穿越古今
「2014臺灣作曲家手稿展」記者會新聞稿
手稿典藏世代聲息 樂音流轉穿越古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的臺灣音樂館,長期關注臺灣音樂的發展脈動,為了留下臺灣音樂發展的珍貴資源,近年辦理「臺灣音樂群像」建置發展計畫成效顯著,包括研究保存、手稿典藏、樂譜與影音專輯錄製出版及講座展覽等活動,此次「2014臺灣作曲家手稿展」特別移師台中,於歷經八年終於在各界期待下誕生的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跨年展的方式舉辦,以「傳統元素.新思維」為主題,展出九位作曲家─郭芝苑、蕭泰然、馬水龍、李泰祥、徐松榮、賴德和、潘皇龍、柯芳隆、錢南章之作品,呈現多年來蒐集與建置臺灣音樂群像的豐富成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 陳悅宜表示,作曲家就是這個世界的聲音,如果這個世界少了作曲家的音樂,就像是生命沒有了靈魂一般。也因為作曲家崇高的貢獻,臺灣音樂館有保存臺灣音樂的使命,並且刻不容緩地持續進行著許多臺灣作曲家珍貴手稿的蒐集與典藏工作。此次手稿展選擇移至台中,係因臺中地區和臺灣當代音樂的發展及民族音樂的研究有著密切而深遠的關係。前輩音樂家史惟亮任職省立交響樂團團長期間,於樂團成立了研究部,因此臺灣許多作曲家都曾經呼吸著台中的空氣在這裡產出,可說是將「傳統元素」及「作曲」理念互相結合在一起的先驅。此外,臺中市也是臺灣最早從國小到研究所皆設有音樂實驗班、音樂系的城市,早期在樂團和學校系統密切合作下,培育出極多優秀之演奏人才。因此在臺中市展出作曲家手稿,除了有其深厚的觀眾族群外,更顯歷史傳承之深遠意義。
長年積極投入音樂及作曲人才培育,前亞洲作曲家聯盟總會主席,知名音樂界大老潘皇龍教授亦表示,感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臺灣音樂館的用心,雖然臺灣在音樂出版上的發展也許已經落後了國外百年之多,1981年文建會曾經舉辦過作曲比賽並出版,但很可惜後來就停辦了,現在臺灣音樂館接棒,即便起步是晚了,但總也是個艱辛的開始。音樂館近期逐步啟動的相關推動計畫顯示出公部門能理解作曲家的需求,透過完善的規劃及強而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讓我們擁有更多珍貴的音樂文化資產。
作曲家柯芳隆表示:「我是台中人,今天帶著來展出的手稿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非常開心,也感謝臺灣音樂館真的做了很多事情。」另外,作曲家錢南章幽默地說:「作曲實在是一項非常寂寞的工作,但假設這是一個冷門的行業,那麼背後還有一個更冷門的行業,就是幫我們保存樂譜的人。」感謝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這幾年的努力。接著又說:「我現在知道,也明白感受到,我很快就會變成傳統了。」「我們這一代的作曲家,在臺灣最艱困的年代,義無反顧地投入作曲,但我這一輩子的謀生是教職;反而到了臺灣經濟輝煌的現在,年輕人覺得大環境已經在走下坡,若要以作曲家生存他們確實比較辛苦。」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館長 呂春嬌表示,該館是國內520間公共圖書館的領頭羊,不僅具有圖書館功能,更是以不僅具有圖書館功能,更是以不僅具有圖書館功能,更是以「類博物館」的模式在經營,此次特別安排「2014臺灣作曲家手稿展」在5樓緊鄰青少年圖書區以及藝術資源區的好漾館展出,也是希望鼓勵民眾以家庭式的方式親近作曲家的音樂世界。同時,手稿展展出的作品呈現了臺灣多元的文化特色,豐富了作曲家創作的多元素材,包括客家、原住民、福佬及閩南等各種不同形式、不同編制的音樂創作。同時民眾可以藉著此次的作曲家手稿的展出,仔細品味每一位作曲家各自具有特色的記譜方式,同時可對照作曲家簡介與相關手稿曲譜影音資料的視聽,一次滿足閱聽者對音樂成形的所有想像的機會。
「2014臺灣作曲家手稿展」即日起至明年2月17日在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5F展出,邀請大台中的朋友們前來探探作曲家們的內心世界、透過音樂宣洩情感的方式,以及靈感被譜成樂章的過程與工具,體驗臺灣音樂的當代生命力與作品美感。相關訊息請上臺灣音樂館官網查詢http://tmi.ncfta.gov.tw/home
http://tmi.ncfta.gov.tw/Information?uid=806&pid=10123
臺灣音樂館新聞聯絡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