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15年6月6日~2015年8月16日 開幕式:2015年6月6日(六) 14:30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數位藝術方舟
策展人:陳漢聲 展出藝術家:張博傑、陳漢聲、徐叡平、賴宗昀、李冠宜、彭徵維、王博彥、溫馨、游惠喻
策展論述/陳漢聲
在社會運動與情感議題的碰撞中,我們虛幻的創作空間,與現實生活不斷交錯,情感是根生於創作的靈魂,我們為情感議題發聲,從網路走到現實。2014年,「多元成展」的發起,透過網路分享創作,展示自身感受、思考與經驗;2015年,第一次實體展「多元成展─見光死?」在FreeS福利社,類比從網路到現實生活的歷程,彷彿尋找愛情的過程。在現今藝術家身份與角色已經被廣泛接受,卻還有一種不被接受的愛情?散落在你我身旁角落之中。
今天我們將場域拉到國立臺灣美術館,延伸對於愛情的討論,進一步探討面對性別議題的狀態。「你雙眼闔上我滅亡」是一個愛情的政治宣言,亦是一個宣言式的愛情政治。熱愛藝術創作的我們拋棄定義的姿態,關注著與自己生命經驗攸關的議題,透過符號、圖像、性別對立的思考、以及創作媒材,分別討論日常生活周遭的你我,對於性別的認知如何被建構並實踐在生活的言行中。
訊息發達,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中,觀者不知不覺的成為他人主觀詮釋的傳播對象。藝術家身在其中,不可避免的,也是閱聽人群中的一份子,然而藝術家總能夠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媒體的訊息與閱聽人之間,成為媒體的他者,讓作品的觀者能夠思考到另一種觀點。
二元的慣性
男女有別,從生理到外在形象上的塑造,我們總是能自然的生產對立的形容,像是剛硬與陰柔、纖細與粗獷等,就像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二元的分類方式,卻忽略了有一種並存的可能。溫馨的作品〈男朋友/女朋友〉中,模特兒從自身情感釋放的延伸,在粉飾的裝扮中,赤裸最隱藏的真實面,反射性別非單向的本質。徐叡平的作品〈共生〉轉譯神話,詮釋陰陽共存的最初狀態,以及情慾感受交融的合體幻象,在虛構的描述中,重現的是並不存在的界線。張博傑的作品〈地圖詩歌:臺北系列/「帥哥」、「正妹」〉本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創作,在關鍵字「帥哥」與「正妹」中行走,收集的大量圖像,匯集了城市中特定的觀看印象,這些形象關鍵字上的形塑,最後是否也只是淪為一種既定價值觀的植入?彭徵維的作品〈他和她〉,透過影像的解構與重組,試圖以一種看似對立的觀看方式,找尋一種真實並存的狀態。在二元分類中的對立面向,建構分裂的是性別的本質?又或者是他者知識建構的分裂?
情感的換置
在情感本質的多元面向中,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獨自的情感,建構社會的多元面向,我們理解愛情,從不是因為彼此愛情的元素類似或相同,而是理解愛情就是愛情,然而情感移居在特定身份者之中,情感的面貌似乎就有所不同?人們所無法接受與認同的,是他們的愛情?還是……?李冠宜的作品〈色色的〉,借由一種自身未曾有過的經驗,在他者間的遊歷與收集,建構自身的色彩,在這種自我投射與反射的散色創作裡,倒映情慾與情感複雜卻易解的狀態。王博彥的作品〈黑暗裡我們相遇〉以一種個人情感的釋放,尋覓愛情之中最難的療癒課題,在愛情的世界裡,任何人都是一樣的脆弱與堅強。
可視的遺忘
歷史的視線,建構在訊息忽略與遺忘的過程中,無視已知的存在是忽略,將一切推向滅亡的態度是遺忘,人們漠視多元的差異與權力。陳漢聲的作品〈飄動的彩虹旗〉,以實質的採訪與口述,收集個體經驗中遭受漠視的狀態。游惠喻的作品〈日糸糸頁〉,呈現一種看似彩色、美好的豐富資訊意象,展示的是一種主動對於訊息接收與被動思考的反證,而在這海量的訊息大牆下,顯示我們的渺小從來都不是我們不知。賴宗昀的作品〈自由的邊線〉,利用透明的釣魚線,讓往返自由廣場上的行人,於日常的行走言談中發生變異,發現變異或許才能在中性的歷史書寫中發現隱形對峙的權力關係。
何時婚姻平權在臺灣立法一讀通過?何時上萬人走上凱道反多元成家?「任何愛都需要尊重」何時成為張惠妹在華山義唱的理由?何時臺灣組織幸福家庭聯盟?並舉辦義走高喊「一夫一妻,幸福家庭」?是誰盼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排入議程?我們挖掘自我,我們提出質疑,面對訊息與歷史的同時,也不斷懷疑與辯證,我們試圖在自我矛盾與辯證的過程,探尋核心的問題本質。創作的思緒裡,不斷地反射、映射、甚至是散射,在主動展示被動觀看的對話空間裡,藝術家在創作中,成為媒體的他者。倘若有一種姿態,能夠以趨近於的方式曲直向前,倘若有一種提問方式,能夠擺脫教條式的宣言,卻能夠故佈疑陣的心照不宣,我們深信不會因為你的闔眼而滅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