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七夕

七夕[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到: 導覽搜尋
七夕
別名七夕𣈗七夕乞巧節七姐誕巧夕七巧節
參與者漢字文化圈
其他世界各地東亞裔人士
意義乞巧、祈願
七夕
2009年日本平塚市的七夕節廟會
2009年日本平塚市的七夕節廟會
中文名稱
繁體七夕
簡體七夕
注音符號ㄑㄧ ㄒㄧˋ
漢語拼音Qīxī
威妥瑪拼音Ch'ī Hsì
日文名稱
日文漢字七夕
假名たなばた / しちせき
羅馬字Tanabata / Shichiseki
韓文名稱
諺文칠석
韓文漢字七夕
文觀部式Chilseok
馬賴式Ch'ilsŏk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Thất Tịch、Ngày Thất Tịch、Khất xảo tiết、Thất thư đản、Xảo tịch
越文漢字七夕、𣈗七夕、乞巧節、七姐誕、巧夕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來自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國大陸台灣的大城市中,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1]
推斷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大約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社會制度限制個人自由,故託言天上星宿以追求慰藉。
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織女星與兩旁兩顆較暗的星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在此東面可見牛郎星。[2]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為牽牛,則有着「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
因此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着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七夕節的形成[編輯]

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3][4]。當時的七夕為祭祀牽牛星織女星漢朝以後,開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5][6]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8%83%E5%A4%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