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國曆11月7或8日)
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 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秋去冬來,冬季開始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意指一年辛勞,歷經寒暑,體力衰弱,進補以恢復元氣。此時水稻收割已結束,「稻成熟,入冬田頭空」。 節氣與漁業 在立冬前後,台灣北部海域水溫仍稍高,約在22℃~24℃,故可捕獲加腊,而東部在本節氣中因黑潮流之影響,仍維持在24℃~27℃之水溫,故東部適高溫魚類仍是不變,有旗魚、沙魚、加納、紅目鰱等漁獲。 節氣與民俗 台灣一入十月即有「謝平安」的宗教活動,就是「建醮」,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豎燈篙、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而普施時,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 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台灣民間相傳,水仙王在此節氣內,由高麗將白腹魚、烏魚、土魠魚驅趕過來,讓漁民豐收。故具有保護神性格,保平安,助收穫。 節氣與諺語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623 資料來源: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 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