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吳晟-音以律文: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12/6國資圖

音以律文:臺灣文學行動博物館
活動時間:2015-11-07 10:00~2015-12-06 17:00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方式:(06)221-7201
活動館別:總館
活動地點:戶外廣場
內容簡介:
 
banner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系列活動:[講座]12/6 父子傳承、詩歌傳唱(吳晟) 14:00 二樓國際會議廳

用「聲音」書寫,用「耳朵」閱讀

在視覺影像蔚為主流、白紙黑字漸漸不再為讀者青睞的年代,除了「閱讀」,我們還能以怎樣的方式體驗文學?

事實上,早在文字出現以前,「文學」即是以語言為媒介,結合說者的口舌與聽者的耳朵,匯聚為由聲符音節所構成的作品;此種最古老且最原始的文學形式,即為口傳神話、民間故事、俗諺歌謠等「聲音的文本」。

及至文字發明,音符以字符作為表記,文學隨之從口傳落實到書寫,成為得以留存傳承的書面文本。如果作家是「說故事的人」,那麼,每一則故事,均猶如一首想像之歌,即便是由平面文字組裝而成的文學作品,依然編織了作家個人獨特聲腔語調的密碼,其音節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始終是文學創作中神秘而重要的一環,聲音裡,附加了情思、心緒、畫面、行為,甚至是一片風景……,唯有以口言說、側耳傾聽,才能洞悉其中的幽微與奧義。

緣此,本展覽由「文學的聲音」發想,兼及台灣文學發展的歷時性與共時性,嘗試將「文字的書寫與閱讀」轉化為「語言的發聲與傾聽」,邀請觀眾使用「聽覺」感官來親近文學,體察潛藏於言說者心中或作家下筆時的情感直覺與美感情趣。展出內容由最素樸而充滿生活氣息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出發,延續擴展至母語之美的聆賞、誦讀韻味的探求,以及文學化身為戲劇、歌曲的魅力,還有,有形的文字與無形的聲音之交會。

透過聲音的書寫,耳朵的閱讀,我們共享語言的律動,也共賞文學之美好,並冀望由此賦予文學嶄新的生命。

常民之聲:口耳相傳的生命之歌
本展區以日常生活中流佈久遠的口傳文學為主軸,包含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俗諺等,通過原始而質樸的庶民語言,引領聽眾回到太古之初,走進先民的心靈原鄉,聆聽其根植於土地、源起於生活、充滿力量的生命之歌。

媽媽的話:品賞母語之美
母語,是我們認識這世界的起點、也是自我認同的開端;以母語創作的文本,不但最貼近該語族的心靈面貌,同時也最能揭示此一群體的本質樣態。本展區網羅各種以台灣母語發聲的創作性文本,包括傳統戲曲以及現當代文學作品,除有傳承母語的文化意涵,更能讓聽眾重享母親溫暖的耳語和叮嚀。

為你朗讀:聆聽作家的心聲
文學作品是創作者「心靈之聲」的轉化與呈現,本展區邀請作家誦讀自己的作品,透過聲符的展演、音律的流動,讓抑揚起伏的音韻、豐富生動的語言表情,細緻地呈顯其獨特的語調聲腔與下筆時的心思情意,以形構另一種「閱讀」的美感經驗。

文字演歌:當文學登上舞台、化為音符
當您走進本展區,將會發現這裡正舉行一場影音的盛宴──我們利用獨具巧思的方式,播映/放由台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戲劇、音樂,讓「聲音」和「文字」互為參照,以此突顯平面文本經過聲光效果的轉化與再創造,所呈現出的鮮活靈動風情。

聲歷其境:文字與聲音的遊戲
文字是空間性的存在,聲音則屬於時間性的流動;當作家們以「文字」刻寫「聲音」,剎那的無形之「聲」如何被永恆的有形之「文」掌握?無聲的文字又如何織就繁複而繽紛的有聲意境?本展區透過多媒體的設計裝置,具體呈現文學作品中對聲音的意涵詮釋與情境描摹,使觀眾產生鮮活的連結與想像。

展覽時間:週二-週日 10:00-18:00

http://www.nlpi.edu.tw/AcivityDetailC140.aspx?KeyID=68e1b443-83a1-4183-99de-1c56232dc11c
附加檔案:導覽申請單_do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