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老人防跌要注意 從居家、習慣、運動著手-健康保險署

老人防跌要注意
從居家、習慣、運動著手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雙月刊第117期
上稿日期:2015/12/11

文/吳淑華 
諮詢/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暨高齡醫主治醫師 陳英仁

據統計每年約有3 分之1 的老年人因跌倒而受傷。除了因環境意外所致,身體老化或吃藥等不適的問題,也不容輕忽。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暨高齡醫學主治醫師陳英仁表示,老年人因為耳朵及眼睛老化的關係,易引起平衡感失調,因此容易發生跌倒的狀況。跌倒又分輕微的擦傷、扭到或骨折,嚴重者甚至可能開刀臥床、危及生命。陳英仁強調,老年人一旦臥床,活動力下降,甚至是影響心靈,伴隨自信心下降,容易造成靜脈栓塞引發中風,髖部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2 成,其中大部分就是臥床患者。不僅如此,對於照顧者相對也造成身心靈層面的隱憂。
第一步 改變居家環境
跌倒機率有一半是可事先預防,尤其是改變居家環境,把危險因子拿掉,就是治本的方法。陳英仁指出,人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居家環境要有所改變,如家裡的照明設備是否充足、光線會不會直射地板造成亮面板反光……。小小檢測動作,就是預防之道。年紀超過50 歲的中老年人,往往因害怕異動不想搬遷原居所,但家裡的東西從年輕時開始積堆了幾10 年,愈來愈多的雜物捨不得丟也無法清理,這樣的居家環境其實不適合老年人居住。東西除了要擺放好防止滑落外,更要將阻擋通道的雜物一一淨空,才不會被凸出異物絆倒。老年人的房間及活動空間最好在同一層樓,若有需要爬階梯,可以裝設居家升降椅,減少爬上爬下導致意外發生。浴廁則是居家潛藏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防滑地板是一定要裝設的基本設施,一旦止滑條的粗糙面磨損太過,有損防滑效果,務必更新;馬桶及洗手檯可加扶手,若真不小心滑倒,能即時抓住降低傷害;洗澡之前,事先放好冷熱水,再坐在小矮椅子進行,較為安全,盡量以盆浴取代淋浴及浸浴,避免因為久站腳無力,更減少產生因地板濕滑而跌倒的機會。一般跌倒發生的時間晚上較白天多,半夜起來上廁所光亮不足是主因,因為意識較模糊、眼睛調節較慢,起身下床容易平衡感失調。再則就是摸黑下床導致跌倒,房間應設有小夜燈,行經的路線可以裝置感應式照明燈。除了空間,家具也需要做調整,比方沙發太低或太軟,床鋪沒有床架直接睡在地板等,在起立及坐下之間容易閃到腰。家具若有90 度直角或尖銳處,可加貼防撞條或泡綿,避免刮傷或撞傷。
第二步 注意自身健康狀況
做好居家環境安全措施之後,接下來就是個人的調適。陳英仁表示,維持平衡感才能預防跌倒,平日做好視力保健,若發覺視線模糊,起因可能是眼鏡度數不對,或是身體疾病引起視差問題,需在醫師檢測下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聽力也是攸關平衡感的因素之一,知名內科醫學雜誌Archives of InternalMedicine 曾公布,喪失聽力25 分貝,跌倒風險就會增加近3 倍;其後每減少10 分貝,跌倒機率便上升1.4 倍。因為聽力不佳會降低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大腦缺乏足夠訊息判斷周境,摔倒的風險自然提升。老年人若能身著合適的衣服,可以防止褲子絆倒或衣服勾到,尤其要注意鞋底的止滑效果。此外,老年人體溫較低,最好處在29 到32 度的室溫,一旦室溫低於攝氏12 度,精神運動性活動較弱,易發生閃失。若老年人有服用降血壓、利尿劑、安眠藥等,會引起頭昏眼花副作用的藥品,要格外小心,若是同時間服用4 種藥物可與醫生討論降低劑量。在生活習慣上也要做改變,如多加留意周遭環境,行走間注意地面有無異物,盡可能避免雙手拿東西,一旦有突發狀況,才能立即反應。減少上下樓梯,若真的沒辦法,善用扶手確保安全;起身坐下一定要慢慢來。家裡的東西有固定的位置,好拿易取、減少滑落問題;大型家具有固定位置,減少碰撞。
第三步 運動訓練平衡力
陳英仁建議,老年人更要加強訓練平衡感,運動是最好的維持方式,像是有氧運動搭配肌力運動,才能避免腳無法施力而跌傷。運動採531 原則,就是每週運動5 次,每次30 分鐘,心跳每分鐘110 次以上。最好的有氧運動就是平地快走,走到會喘才表示達到運動;至於肌力運動,可以拿啞鈴或是裝了水的保特瓶,上下擺動鍛鍊臂力,最好能踩踏固定式腳踏車,既能達到有氧又能鍛練到肌肉、骨骼。運動固然重要,適時補充水分也不能忘。陳英仁強調,體內有70%是水,心、肝、肺、腎都需要透過水進行代謝,身體的水喝少了,代謝就會出問題,而且喝水不是等渴了才喝,是要定時的補充。運動前、中及後都要喝水,水分的補充不是急遽也不是大量,是一口一口慢慢喝,身體才能做到有效的代謝機制。

資料來源:
中央健康保險署雙月刊第117期http://health99.hpa.gov.tw/Article/ArticleDetail.aspx?TopIcNo=910&DS=1-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