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3/21-6/7國美館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展覽現場服務台提供語音導覽設備借用 作品欣賞
展覽Banner -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展覽日期: 104-03-21 ~ 104-06-07
地點: 103104105106107展覽室、美術街
推薦給好友  友善列印  
延伸活動檔案下載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

本展由德國卡爾斯魯爾ZKM藝術與媒體技術中心發想及製作,與英國FACT藝術與創意科技中心及德國xm:lab實驗室合作,並獲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支持。

策展人:
策展人與研究者 克莉斯汀‧史登澤博士
媒體理論家與xm:lab研究室 松科‧澤勒博士
偕同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人 林曉瑜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展出來自超過16個國家共159部的文字影像,包含12件臺灣藝術家作品,創作年份從1897年迄今,橫跨超越一世紀。本展聚焦於電影、錄像和新媒體作品,也包括長片、字卡片段、廣告、音樂錄影帶和電腦測試片段,是臺灣首次引介聚焦於文字與動態影像的國際性大展。為突顯漢字文化的特殊性與藝術性,及臺灣新媒體與影像藝術的成熟發展,12件臺灣作品依其特質納入策展脈絡共同展出,以對照東西方文化與文字影像創作的異同,這也是本展與其他地區展出時的最大不同。
本展將文字影像定義為類比或數位電影或電影片段,其中尤以動畫、圖像設計或音樂開啟了遠比傳統字形的溝通方式還要更多的可能,透過我們所接觸到的動態文字及其所在之場域與狀態,檢視以字形來呈現、感受及溝通方式的多元可能性。
字體的移動性約可自古騰堡印刷算起,它不斷地移動,迄今已橫越至電影銀幕、電腦顯示器和其他投影界面,這開啟了在印刷文化中難以企及的廣大可能。逆轉了對文字式微或至少文字邊際化的消極假設與感嘆,本展強調了當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藉由溝通的類比與數位化形式,使圖文同步產生無等級差別的互動。透過視覺文化,文字影像證明了書寫在社會、文化與經濟層面中的重要性。
我們將文字影像定義為類比或數位電影或電影片段,其中尤以動畫、圖像設計或音樂開啟了遠比傳統字形的溝通方式還要更多的可能,透過我們所接觸到的動態文字及其所在之場域與狀態,本展檢視了以字形來呈現、感受及溝通方式的多元可能性。
為以數量龐大的動態影像來詮釋本展策展概念,我們將「形‧動」展所邀集的作品以歷史脈絡呈現,橫跨國立臺灣美術館的空間,每種類型的作品都有各自的展區。多樣的呈現方式(從單一銀幕到電影式投影及互動多銀幕裝置)可促成不同空間感受與作品美學呈現上的對話。臺灣創作者的作品則被放置在特別區域中作為重點展示,同時與其他作品融合為一個完整體驗,其中一件多媒體的裝置則能讓觀眾使用手機創造自己的影像詩。
本展是由橫跨超過一世紀的文字影像所組成,觀眾可以在空間中逐一探索這些影像檔案。本展也提供觀眾與作品互動的多樣方式,並鼓勵與作品產生多元開放性的交流。
在入口區的大型雕塑建築體為本展空間劃出結構。它的造型難以描述,但其地景式的結構使我們想起一般計算機的基本構造,由於太常見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它們如何形構我們的經驗。建築體除向天花板延伸,也橫跨整個美術街展區,使我們想起複雜的城市建設,在這裡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動態的字形:當代城市建築的表面變成銀幕,成為龐大文化資料的界面。
字體的移動性約可自古騰堡印刷算起,它不斷地移動,迄今已橫越至電影銀幕、電腦顯示器和其他投影界面,這開啟了在印刷文化中難以企及的廣大可能。逆轉了對文字式微或至少文字邊際化的消極假設與感嘆,本展強調了當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藉由溝通的類比與數位化形式,使圖文同步產生無等級差別的互動。透過視覺文化,文字影像證明了書寫在社會、文化與經濟層面中的重要性。
本次展出子題如下:(子題介紹請參考附件檔案)http://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_1.aspx?SN=4406&n=10044
1. 無聲電影-早期敘事電影
2. 早期前衛電影
3. 字母派
4. 閃爍
5. 具象詩/聲音詩
6. 結構電影
7. 前衛電視
8. 實驗電影
9 錄像藝術-表演錄影帶
10. 錄像藝術-媒介批評、反思及其他
11. 片段詩
12. 敘事動畫-活的字形
13. 無聲實驗劇情片
14. 商業廣告及電視動畫設計
15. 音樂錄影帶­­­-舞動的字形
16. 片頭設計─ 片頭之藝術
17. 電腦場景展示
 
 
  延伸活動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座談會 (回顧)
  檔案下載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展覽及分區子題介紹
形‧動─國際文字影像藝術展展覽及分區子題英文版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