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海洋巨獸「抹香鯨」化身骨骼標本 8/16於臺博館土銀展示館重現英姿8/15上架訪談

海洋巨獸「抹香鯨」化身骨骼標本  8/16於臺博館土銀展示館重現英姿
時間:104815(星期六)下午13:30~17:00
地點:臺博館土銀展示館鯨豚平臺(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
現場時間
相關內容
13:30~17:00
抹香鯨骨骼標本組裝上架流程
13:30開始裝設鷹架組裝抹香鯨骨骼標本
16:30初步完成抹香鯨骨骼標本組裝
接續進行抹香鯨骨骼標本吊掛作業
受訪者
成功大學鯨豚保育研究中心-王建平教授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林俊聰助理研究員
活動說明:
103525日,一隻身長9.7公尺的抹香鯨死亡擱淺在宜蘭縣南方澳的內埤海灘,由於是宜蘭縣境歷年所見體型最大的鯨豚生物,曾引發不小轟動。一年多後,經過成功大學鯨豚保育研究中心長達半年的悉心整理,這隻抹香鯨化身為骨骼標本,15日將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土銀展示館組裝上架,開啟另一段教育國人海洋生態與鯨豚知識的生命歷程。
這隻巨型海洋哺乳動物,去年出現在內埤海灘時,由於已開始腐爛,且體型及重量過於龐大,相關單位採樣後即就地掩埋。因為抹香鯨是瀕臨絕種生物,也是現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掠食動物,極為珍貴。國立臺灣博物館因而與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合作,委託成大鯨豚保育研究中心將抹香鯨製作成骨骼標本,作為教育展示與學術研究之用;因而在今(104210日,將這隻被掩埋在沙灘底下的抹香鯨重新挖出並運送至成大。成大鯨豚保育研究中心再花費了6個月時間,進行剔除軟組織、浸泡去脂與骨骼漂白等工作;由於抹香鯨開挖後發現胸鰭及下顎不全,頭骨亦有斷裂情形,所以團隊還特別針對損傷部位進行修復,才完成標本取製
15日下午,抹香鯨的所有骨骼將會由成大鯨豚中心團隊至臺博館土銀展示館進行標本組裝及懸掛,重現英姿。隔天的16日恰巧是臺博館本館建築落成百週年紀念抹香鯨骨骼標本將正式對外展示,讓民眾近距離一睹這個海洋稀客的身體構造,並瞭解海洋哺乳動物的物種與生態多樣性。
歡迎媒體記者蒞臨採訪,見證抹香鯨骨架重現過程。
 
抹香鯨小檔案
抹香鯨是目前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齒鯨,也是現今體型最大的掠食動物,全世界各海域都可能有牠們的蹤跡。抹香鯨出生時約3.5~4.5公尺長,成體一般體長為10~20公尺,其中雌鯨平均約10.6米,雄鯨約14.5米,雄體較大,體重最重可達57噸。頭巨大,約佔身長1/3,形如盒子,下頜約有40顆長可達18公分的尖牙,但上頜沒有牙齒。身體深灰棕至棕色,嘴側白色。單一氣孔在頭前端左側,無背鰭,後背上有一隆突,其後有一連串小突起直到尾柄末端。可潛入水深2000多公尺處,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幾乎是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者。主食為中大型的魷魚。在抹香鯨腸道裡偶爾會有龍涎香(Ambergris)的形成,這是一種香水的固定劑,其形成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推測是由魷魚喙骨和鯨魚自身分泌物所形成的物質。
----------------------------------------------------------------------------------------------------------------------
國立臺灣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