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健康飲食運動一起來 控制糖尿病小知識 -健康保險署

健康飲食運動一起來 控制糖尿病小知識
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指出,2012 至2013 年間,糖尿病每年在全球造成150 萬至490 萬人死亡。醫學研究證明,罹患糖尿病會使死亡風險加倍,萬萬不可輕忽。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雙月刊第114期
上稿日期:2015/11/03

文/馬賽藍
諮詢/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華芬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併發症主要表現在全身微循環的障礙,可能發生在心臟血管、腦血管、四肢周邊血管、視網膜及腎臟,也可能引起神經病變。換句話說,一旦罹患糖尿病,如未妥善治療及控制,可能引發全身性的併發症,因此世界各國無不將糖尿病的防治列為公共衛生推動的重點。

103年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四位的糖尿病,是最煎熬病人與家屬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僅飲食與生活上多所受到限制,末期進入洗腎階段之後往往令患者與家庭成員倍覺艱辛。

從西醫觀點來看,糖尿病是一種人體將葡萄糖轉換成能量的過程中出現異常的疾病。當胰臟製造的胰島素不足,或是其分泌的胰島素無法正常運作,造成身體細胞無法獲得所需的葡萄糖,葡萄糖聚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中的濃度不斷增加,血糖值升高,而細胞卻在「挨餓」,以致於無法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時,即可判定為罹患糖尿病。

中醫稱為「消渴症」的糖尿病,常見多飲、多食、多尿的症狀,其主要成因和西醫說法一致:與飲食和代謝功能不佳有絕對的關係。喝多、吃多、尿多、體重下降留意小徵候 搶得治療先機「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是最典型的糖尿病症狀,然而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初期並無症狀,直到併發症出現時才發現罹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分類年齡涵蓋廣,糖尿病在臨床上分為4類:
1.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從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即已開始,但也可能在任何年紀發病,這種糖尿病通常發生於纖瘦或正常體重的人身上,多數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聯,造成胰臟B 細胞破壞及絕對缺乏胰島素。


2.第二型糖尿病: 這個類型過去被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成人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至95%,通常在40歲以後發病,病因是胰島素阻抗至相對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常發生於體重過重或缺乏運動的人。

3.妊娠糖尿病:發生在過去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期間血糖高於正常值的孕婦身上,通常在嬰兒出生後就會消失。妊娠糖尿病患應在懷孕期間嚴密控制血糖,透過飲食計畫和運動予以治療,以預防媽媽和寶寶發生問題。須注意的是,根據統計,約15%至50%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婦女會在往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4.其他型糖尿病: B細胞功能與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臟外分泌疾病、其他內分泌疾病、藥物、感染、免疫性或遺傳性疾病相關的糖尿病。

以下是常被忽略的糖尿病警訊:1.頻尿且易口渴:體內血糖過多又無法充分利用的情況下,腎臟便忙著把無法利用的糖分排到尿液中,連帶地也把大量水分從體內排出,致頻尿且尿量多得異常,也因為身體水分大量排出故極需補充水分,導致患者產生頻尿且容易口渴的現象。
2.容易感覺飢餓:因體內細胞無法獲得足夠能源,造成患者喜歡吃大量甜點或零食。
3.體重迅速減輕: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充分利用,細胞便過度攝取儲存於體內的脂肪以補充熱能,導致身體迅速消瘦。
4.容易疲勞:糖尿病患者身體容易疲勞、長青春痘,此種倦怠感有時是全身、有時僅下半身,例如稍微爬樓梯時,就覺得兩腿痠痛、疲累不堪。
5.視力減退模糊:有些人常感視力模糊、眼睛容易疲勞,經眼科醫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糖尿病。
6.末稍神經症狀:糖尿病患手?容易麻痺或產生陣痛感,有時候會有激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間小腿會抽筋。
7.皮膚搔癢:糖尿病患皮膚常出現搔癢,受傷時易引起感染、長癤瘡、炎症擴張等症狀;女性患者有時會有陰部發癢的情形。
8.傷口不易癒合:因血液循環不良,無法供給足夠的養份至傷口,導致不易癒合。
9.女性月經異常:女性糖尿病患常伴隨性荷爾蒙失去平衡而引起月經不規則或月經禁閉。
10.男性陽萎症狀:據統計男性糖尿病患陽萎的發生率高達40%- 60%,主要因為末稍循環不佳造成。


併發症兇猛不可不慎
糖尿病最可怕之處在於併發其他病症,常見併發症有以下4大類:

1.神經病變︰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會導致麻痺,有時也會引起手、手臂、腳和腿的疼痛與無力。神經性病變亦可造成消化系統和性功能障礙的問題。


2.腎臟病變︰早期糖尿病腎病變常出現尿蛋白,當進行至較晚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損害,最終導致腎臟功能衰竭。根據健保資料分析,每年新增加的洗腎病人中、約有4成是因糖尿病腎病變所引起的,提醒糖尿病患千萬要注意!

3.視網膜病變︰據統計,糖尿病發病5年後,約20% 的病人會發生不等程度的視網膜病變,10年後增為60%,20 年後則約為90%,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4.心血管疾病︰高血糖會造成動脈硬化,導致心臟病、中風或腳部循環不良。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糖尿病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成人患者因心臟病而造成的死亡率是無糖尿病成人的2至4倍。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男性約增加2-3 倍,女性則增加3-5 倍。

步行健走 最受益生活習慣大改變 飲食運動一起來
治療糖尿病的首要目標就是恢復血糖的正常值,主要治療原則便是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控制及運動療法。避免肥胖,維持理想且合適的體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飲食原則與目標。
1.定時定量,每餐飲食按照計畫份量進食,不可任意增減。
2.「3 低1 高」新煮張: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盡量自己動手做健康料理少吃油煎、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3.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4.烹調宜用植物性油脂。
5.烹調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涮、燒、燉、滷等方式。不可太鹹,食鹽攝入量以6 克以下為宜。
6.沾粉或勾芡黏稠的菜式不合適,蜜汁、紅燒類菜式儘量不要選用。
7.避免精緻食品和加糖食物,飲用咖啡時,建議以代糖和牛奶取代一般砂糖和奶精。
8.赴宴時注意選擇食物的種類及份量。
9.忌嗜酒,戒煙並避免接觸二手煙。運動是控制糖尿病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依照病患的身體狀態,有無慢性併發症、喜好、興趣,和病患的需求,應與專家商量選擇適合的運動。可選擇中強度耐力的運動,如有氧運動,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舞蹈、太極拳、外丹功、體操等。

每次運動之前應先有約10 分鐘之暖身及拉筋運動,而在運動結束之前,應有約10 分鐘之冷卻運動。運動333 原則是每週至少要運動3 次,每次運動時間約30 分鐘以及心跳達到130 下。若時間不充裕,上班時走一段路,或不搭乘電梯改爬樓梯,每天不定時間做體操等都對改善病情有所幫助。而各類運動中以「健走」最容易實行。

健走運動時要比平常走路要快一些,且達到稍微出汗的程度才有效果。譬如1 分鐘走80 公尺,走20 分鐘就能消耗160 卡路里的熱量;再快的話,1 分鐘120 公尺,走10 分鐘就能消耗160 卡路里的熱量。步行後精神爽快、身體輕鬆、微微出汗,不覺得太疲倦,並在10 分鐘內回復到運動前的心跳數,為最佳的運動狀態。

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規律運動對控制糖尿病病情者有顯著效益,但凡事量力而為,過度的運動會使身體疲勞,血液中的酮增加,產生酸血症,導致症狀惡化,反而產生反效果。運動時間最好在飯後30分鐘左右,血糖值上升時較為恰當,切忌空腹時運動。

除了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之外,建議患者好好配合醫師指示,定時接受藥物的治療與追蹤。糖尿病雖然是終身型的慢性疾病,但只要三管齊下,確實控制血糖,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署雙月刊第114期


http://health99.hpa.gov.tw/Article/ArticleDetail.aspx?TopIcNo=905&DS=1-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