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7/1-2政治大學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 時間 * 2016年7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1、2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 * 臺灣宗教學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文化公司 聯絡人 * 陳先生,Tel: 02-2651-9780 連結網址 * http://www.tars.org.tw/ 內容簡介 *

7月1日
9:30-10:25
►第一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The sōma and the psychē inthe Gospel of Matthew, andPlato’s interpretation of thepsychē(羅月美,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從《信仰與知識》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李彥儀,新竹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修行的理論與方法(1)】
主持人: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法教的科儀與修行之探討(吳永猛,國立空中大學)
一貫道修行體系之建構:以韓國一貫道昆水谷人的「格物」思想為例(林榮澤,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鍊技藝】
主持人: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神主牌位考——兼論儒家復興語境下的現代價值(周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禮文化研究所)
凶神或吉神:論台灣地區安太歲的類型與思想意涵(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黃運喜(暫定)(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所)
高僧傳與佛教通史所載法華三昧之實踐情形(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南宋道士白玉蟾性命雙修的終極關懷(鄭燦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14:00-15: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趙星光(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修補世界:猶太教的生態世界觀(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實踐智慧與通識教育價值的整合與提升(王崇名,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貫道素食主義」對「素食行為」的影響:以泰國「道親」為例(洪銘謙,大葉大學國際語言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癒】
主持人: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初探基督教信仰的心理健康(郭士賢,衛理神學院)
遠方之化城——日蓮正宗於台灣的佈教展開(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
論佛教心理學的發展概況(潘啟聰,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

15:40-17:00
►第一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馬偕夫人張聰明(陳志榮,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融入基督宗教信仰內涵的賞夢歷程(張雅惠、楊玉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見諍、欲諍、無諍與滅諍——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與交集(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吳永猛(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試論翁葆光《悟真篇.注》的內丹理論(3)——以「金液還丹」為討論核心(段致成,國立台北商業大學通識中心)
經懺僧的社會現象——從清末明初談起(郭玉茹,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

7月2日
9:00-10: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高晨揚(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從獨奏到爭鳴——太陽花學運中的台灣基督教政治關懷立場的改變(王博賢,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當代臺灣經驗研析(楊明勳,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反身性與自我技藝:禪修的現代發展圖像(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蔡彥仁(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以文學進路詮釋哥林多前書12:1-11 節屬靈恩賜的意涵(何啟元,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神道學組)
中世紀基督宗教圖像美學初探——以「天使來報」為例(蔡秀卿,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組)
從華嚴「相即相入」的觀點論莊子思想之圓融觀(古慧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癒】
主持人: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療癒歷程中的療效因子——以一位憂鬱症患者參與慈惠堂的經驗為例(黃奕偉,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佛教禪修系統的「自覺療癒」與「宗教自轉療癒」(陳法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鍊技藝】
主持人: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府城紅頭小法咒文與科儀的感應——以玄明保安宮協合壇為例(邱延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
當代Bunun人觀與一貫道關係性存有之敘說研究:以台東Bunun為例(温毓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3:00-14: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1)】
主持人: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鄉土中國與迦南歌聲——從迦南詩歌探究宗教經驗之展演與社群結構之形塑(徐頌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黑格爾「偶然必然性」範疇論「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關係之當代意義與省思(盧建潤,東海大學哲學系)
〈玄風慶會錄〉義理演析(林柏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
主持人:釋永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一貫道救渡觀之探討——以韓國道德會為例(1948~1955)(蕭維毅,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當代台灣大專青年學佛運動(1960~1991)——大専校院「佛學社團」的起源與開展(釋光持,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改變命運的內在邏輯(張曉芬,國立陸軍專校)

14:40-15: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2)】
主持人:
消失村落儀式在現代社會的延續:香港薄扶林西國大王廟的尾牙勝會(陳康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
天主教朝聖地文化生態的全球化反思:以宜蘭礁溪五峰旗聖母朝聖地為案例(偶文琦,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陳美華(中華佛學研究所)
毘婆舍那禪修與疼痛——佛教女性禪修者的身體疼痛經驗研究(釋秀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靈驗性的基本考察:以台中新社九庄媽信仰為例(張皓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漢學與文化組)

15:45-16:40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謝世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內丹修煉與冥契主義——以伍守陽丹法為例(李忠達,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文化、場域與身體觀:臺、粵法派中「降乩扶童」儀式修煉探析(林鍵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