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王拓主題書展9/30止 彰化

王拓、楊青矗與潘榮禮

圖、文/陳婉真 2016-08-27 00:50
【專文】王拓、楊青矗與潘榮禮
彰化縣文化局舉辦「王拓主題書展」特展。圖/陳婉真
彰化縣文化局即日起至9月30日,在縣立圖書館一樓辦理「王拓主題書展」特展,本次書展有20餘本王拓相關著作,展現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時期,記錄台灣多位作家相關著作年表,另有王拓〈故鄉的呼喚〉珍貴的親筆手稿展出。
王拓本名王紘久,1944年出生於基隆八斗子漁村的王拓,可以說是成功從漁村脫貧而出的知識分子,從漁家子弟進入大都會,躋身大學當講師。早期的小說有〈吊人樹〉、〈墳地鐘聲〉、〈海葬〉、〈炸〉、〈金水嬸〉,王拓發表〈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為台灣文學發展立下重要的標竿。
本次主題書展,台灣鄉土文學作家吳晟老師特別提供私人藏書,其中有《望君早歸》、《鄉土文學討論集》、《街巷鼓聲》、《金水嬸》等珍貴稀有藏書。特展除了有珍貴手稿展出外,還有精選王拓各時期的著作及照片展示,其中有社會政治評論與報導文集《民眾的眼睛》、《黨外的聲音》,在獄中所寫的兒童故事《咕咕精與小老頭》、《小豆子歷險記》,長篇小說《牛肚港的故事》、《台北。台北》……等皆有展出。
當年的鄉土文學論戰,簡單講就是有一批本土作家,開始以生活周遭的素材寫作,而跳脫國民黨來台後的反共文學、或是以「外省掛」為主流,寫些去國懷鄉虛無漂渺的作品如白先勇的《台北人》系列。這些有血有肉的鄉土作家的著作,引起執政者的恐慌,而引發雙方的論戰,是台灣意識開始萌芽的一個契機,也是對國民黨長期洗腦教育的一種反思,不過,「鄉土」的這方後來也發展為統派與獨派兩方,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人的陳映真,卻是自始至終都是心向「祖國」的。
吳晟說,他和王拓同年,兩人是40多年的老朋友。他在回憶和王拓的歷次相聚時,一度哽咽。兩人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王拓的小說《金水嬏》,和吳晟的《農婦》,同樣都是描寫他們的母親,不同的是王拓後來投身黨外運動參與選舉,並曾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坐牢時母親過世,獄方只准他外出1小時奔母喪。吳晟則是近年退休後反而比以前更積極投身社會運動。
王拓作品。
彰化縣第一位文化界出身的文化局長陳文彬,曾經擔任過王拓的助理,對王拓當然有更深的感情,在彰化縣辦理這項展覽,的確深具意義。
對於一些年輕世代來說,王拓應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或是僅知道他的一些從政經歷,其實他如果不投身政治,或許在文學上會有更突出的表現。這是當年戒嚴時期文化人的悲哀。
和他同一時期、幾乎相同命運的另一個人是楊青矗,楊青矗是工人出身,寫作題材就是他身邊工人的故事。他也和王拓一樣,在1978年投入黨外運動,參選工人團體立委,那是比區域立委或國代更難選的選項,因為只有工會會員可以投工人團體立委候選人,而工會名單完全掌控在國民黨手中,楊青矗的參選可以說是一種犧牲打,因為他的選區遍及全國,卻不知道選民在哪裡,而以「黨外助選團」為名的團體,唯有靠他才有辦法在全國辦理聯合造勢演講。楊青矗後來也因美麗島事件入獄。
王拓是基隆人,楊青矗是高雄人。而當時彰化縣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農民作家潘榮禮。
只有小學畢業學歷的潘榮禮一生熱愛寫作,戒嚴時期他以嘻笑怒罵的筆法,寫出很多人不敢講的心聲,他出身農家,誠如他自己所說的,他隨時隨地在想寫東西,連照顧母豬生產時,也拿著紙筆,靈感一來就振筆疾書。他的著作等身,即便近年來身體健康大不如前,他依舊時時寫作。在八卦山的文學步道上,他的名字當然也進入彰化縣文學家之列。早年在聯合報連載的〈包可華專欄〉紅極一時,那一陣子潘榮禮不知是誰給了他一個綽號叫「台灣的包可華」,你就知道他那時有多紅了。
潘榮禮近年著作。
美麗島事件他不知何故沒有被逮捕,但在大逮捕的第二年政府開放選舉時,他挺身參選農民團體立法委員,和楊青矗一樣,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當選,他參選的理由只為了「台灣人不能被看衰」。他不但落選,他一個就讀世新的兒子「被溺水」,至今連屍首都找不到,但他絕口不提此事,只有很少數的好友知道他的這段傷心史。
戒嚴時期他所寫的書,沒有出版社敢幫他出版,他全部自掏腰包;十幾年前他經營幼稚園,他幫小朋友寫了一些童謠,並整理一些沒有手機時代的古早兒童玩具與玩法;直到近年來,他致力於整理台灣俚諺語方面的書,所有這些書籍的出版,絕大多數都靠他自己出錢,或是偶而利用一些人脈,獲得一些補助,儘管寫書註定要賠本,他又不擅長行銷,他還是樂在其中。
以台灣目前出版業的現狀,作家要靠著書養家活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一度他因找不到財源,差點書就出不來。像這樣一位從黨外時期就以筆耕關心鄉土,關心政治,為農民及弱勢者發聲,卻始終靠著自己的努力,奮力筆耕,完全未曾因為政黨輪替而得到任何酬庸或一句感謝之詞。或許我們的文化主管機關長官,也應像你們為王拓辦書展一樣,出身彰化的潘榮禮,應該也值得文化局為他辦一場特展吧。
 http://www.peoplenews.tw/news/1677a737-ba8d-4f83-b98f-cfa2183cb23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