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現象
柯文哲以一位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捲起台北市長選戰的政治風潮。一位尚未入民進黨的政治素人竟然比曾為副總統的民進黨人呂秀蓮和為民進黨多位公職辯護過的民進黨人顧立雄律師,更受到社會期待,形成柯文哲現象,民進黨面對要求支持柯文哲參選的社會壓力。
如何解讀這種現象?
首先,是一種對於非政治人物形成政治動力的期待,也就是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寄託。蔡英文也曾是這種現象的實證。原因是,許多政治人物職業化以後,逐漸失去了人民的信賴。從黨外,到民進黨,既是一段長期的政治改革歷程,也不免入污泥而染的事況。這時,黨外成為一種新的秀異,因而較被期待。
其次,是一種對中國國民黨之外的黨外的全新意義的描繪。此時,民進黨只是黨外這個較大組合領域的一個組織,而非全部。人民重拾了黨外的精神,並要求民進黨面對這樣的思考和視野,不是民進黨納入黨外,而是黨外納入民進黨。如果民進黨人執意以為挑戰中國國民黨人,非己莫屬,徒然分化、弱化改革力量。
再者,對於勝選的實際考量。柯文哲的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贏過民進黨有意參選的人,而且與中國國民黨民調高指標的連氏公子幾近糾纏,普遍認為柯文哲較有勝算。既然最重要目標是要改革中國國民黨視台北市長為口袋之物的奇怪現實,當然要求民進黨捨私從公,支持柯文哲出征。在許多縣市民進黨人選有高支持率,獲黨外民意普遍支持,意義一樣。
某些曾為民進黨人的政治人物背離了民進黨,背叛了黨外,甚至成為中國國民黨收編的政客,這樣的政客比起沒有參加民進黨的許許多多支持者更不是民進黨。民進黨之於中國國民黨是相對的善,而不是絕對的善。民進黨應有所反思與警覺,應視競選公職為責任而非只是權利。柯文哲現象提醒民進黨要有中國國民黨外、包括台聯…的聯合陣線大戰略大格局。
相對柯文哲現象,連勝文現象在首都發生,令人匪夷所思。中華台北之所以中華台北,就是這種格局?!有任何正常國家,一流都市會這樣嗎?
(作者李敏勇,詩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dec/29/today-f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