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130 看見臺北城
塑造今日臺北市的核心地區的就是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經日據至戰後,以此三區為核心,逐步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而成今日之大臺北。事實上,鄰近之板橋、新莊、永和、中和、三重等新北市轄區,早已與臺北市成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構成一個擁有300萬以上人口的國際大都會。
1683年以前,臺北曾先後屬於西班牙、荷蘭、明鄭統治區。清廷領臺後,於1684年設立一府三縣,臺北屬於諸羅縣。之後由於移民之增加與北部土地開發,行政區不斷增設。1722年,分設彰化縣及淡水廳,臺北屬於淡水廳。1875年沈葆楨奏准增設「臺北府」,是「臺北」此專有名稱之首度出現。1950年定臺北市為省轄市,原總督府改為總統府。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68年郊區分屬臺北縣的6個鄉鎮與陽明山管理局劃歸臺北市管轄。1978公告信義區計劃,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原城中區劃入中正區;萬華區涵蓋原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城中區的一部份;景美木柵合併為文山區,新設信義區涵蓋原南松南和大安區的一部份,臺北市行政區域由16個行政區重劃為現在的12區。
跟著揪遊臺北的導覽行程,現今在此地生活的臺北人,得以共同見證臺北從傳統走向現代,從三市街蛻變成國際都會的風華歲月。
1683年以前,臺北曾先後屬於西班牙、荷蘭、明鄭統治區。清廷領臺後,於1684年設立一府三縣,臺北屬於諸羅縣。之後由於移民之增加與北部土地開發,行政區不斷增設。1722年,分設彰化縣及淡水廳,臺北屬於淡水廳。1875年沈葆楨奏准增設「臺北府」,是「臺北」此專有名稱之首度出現。1950年定臺北市為省轄市,原總督府改為總統府。
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1968年郊區分屬臺北縣的6個鄉鎮與陽明山管理局劃歸臺北市管轄。1978公告信義區計劃,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原城中區劃入中正區;萬華區涵蓋原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城中區的一部份;景美木柵合併為文山區,新設信義區涵蓋原南松南和大安區的一部份,臺北市行政區域由16個行政區重劃為現在的12區。
跟著揪遊臺北的導覽行程,現今在此地生活的臺北人,得以共同見證臺北從傳統走向現代,從三市街蛻變成國際都會的風華歲月。
揪遊臺北・記者會 - 102年8月29日(四) 上午10:00-11:20
- 臺北城市生活導覽啟程
- 城市生活導覽報名起跑
- 城市生活導覽網站開站
- 城市旅行幸運紀念品亮相
- 臺北城市生活導覽 QRCODE啟動
臺北・城市生活導覽 - 102年9月7日(六) ~ 11月30日(六)
- 12行政區導覽、主題特色路線
- 古蹟月限定場 9月14(六)、15 (日) 上午場 9:30-12:00、下午場 14:00-16:30
- 城市幸運紀念品、藝術木質胸章1枚、冷泡茶一罐
臺北城市生活語音導覽 APP
- 語音導覽APP下載
- 電子導覽地圖
- 建議自由行程
- QRcode 集點活動
- 集滿可獲文創紀念品一份
古蹟月活動 - 102年9月 1 日(四) ~ 9月30日(六)
- 古蹟導覽限定場
- 臺北城市信箱
校園藝起來 - 102年9月11日(三) ~ 11月27日(三)
- 校園公共藝術管理維護及清潔教育示範暨老樹巡禮推廣課程
- 臺北市12行政區中小學一所
- 參加課程學員可得:公共藝術尖兵證書一張、藝術 DIY 木工坊一份、揪遊臺北拼圖一份、臺北主題系列明信片
- http://www.icgtp.com/template/intro.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