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台灣學閥傳奇:學界近親繁殖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台灣學閥傳奇:學界近親繁殖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文/鄭可樂
隨著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因捲入學術論文國際醜聞風波而下台一鞠躬,台灣學術界上周也掀起了最大的鬥爭,平時文質彬彬、只會針對時事或專業領域發表意見的大學教授們,突然紛紛炮口向內,把長期以來學界資源由各大門派學閥壟斷的醜態攤在陽光下,社會大眾無不嘖嘖稱奇。




















七月十四日蔣偉寧下台,當天深夜,網路媒體就發出一篇針對學閥組織的爆料新聞,直接點名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前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和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所形成的三角聯盟,不僅把持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高層人事,更在蔣偉寧掩護下,頻頻擔任各國立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主宰多所國立大學校長人事,在過去十餘年間形成了台灣最大的學閥組織。 曾志朗貫穿藍綠,左右逢源 面對點名,由中央、清華、交通、陽明四所大學組成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立刻氣急敗壞公開反駁,強調各次校長選舉都是由系統委員會的全體委員決議通過,無法私相授受,且各國立大學的校長遴選也都是集體決策,並非該三人可以決定。但無論當事人如何撇清,都很難解釋過去十年來該三人連續擔任台灣聯合大學校長、中研院副院長、陽明大學校長、交大校長等職務,如同玩「大風吹」一樣,而且多次「無縫接軌」的巧合。 無獨有偶,台大教授黃光國等人也隨即公開批判學界人士結黨營私,學閥呼風喚雨現象,並影射曾志朗等是責無旁貸的禍首。 黃光國指出,去年他公開批評曾志朗,「結果一堆教授寄信來,向我抱怨他們領域也有『曾志朗』,管理、電機、資訊、公衛、醫學好幾個領域,我鼓勵他們站出來講,但沒有人敢。」「學術界就是這樣,因為沒有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寧願嘴巴閉起來不講。」黃光國認為,學閥領導人地位穩固,其一就是源自學術圈的封閉、保守。 事實上,過去二十年來政權雖然歷經幾次輪替,但是學閥領導人卻沒有太多變化。表面上學者好像有因為藍綠政權更迭而勢力消長,但知情人士大多覺得,「藍綠政客只是被抬出的旗子」,以曾志朗為例,他在扁政權時代可以依附李遠哲的關係當上教育部長,到了二○○八年馬英九上台後,他又可以因為與劉兆玄的好關係而回鍋內閣當政務委員。 台灣教授治校,有如派系分贓 指控者言之鑿鑿,被指控的學者也大聲喊冤,各自言之成理。但是一位國立大學資深教授表示,國立大學的學閥現象最早是因為「教授治校」,導致少數人獨攬大權,而這些盤據各國立大學高位者,透過升等、聘任、選舉、人事等各種權力與手段,造成了學界近親繁殖、劣幣驅逐良幣,甚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可怕現象。 台灣當年提倡教授治校的目的,是為了抵抗國民黨威權勢力干涉學術自由,但是二十年後,大家發現許多國立大學校長選舉,有如縣市議會議長選舉一樣,派系綁票、金主介入、人事分贓等因子一樣也沒少。 這位教授分析,最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台灣許多參選國立大學校長的人水準不夠,他建議,理想的校長至少必須具有中研院院士,或是國家講座教授身分才能服人,再搭配熟悉教育行政運作的副校長,才是比較理想的治校方式。其次是校長遴選制度也有問題,各校遴選委員大概就是那些人,只要現任校長與教育部密切合作,應可確保繼任者是自己「近親繁殖」的產物。 至於升等與聘任的過程,對許多年輕優秀的學者更是痛苦不堪的過程。這位教授分析,學者升等雖然是由各級教評會主導,表面上是公平公開,但論文的外審名單卻是由系主任或是院長決定,因此如果得罪校方行政主管,「他就可以在外審時找人把你幹掉」,如果是系主任或院長的自己人,「他們也可以找朋友幫忙通過審查」一味追求指標,大家一起作弊 據瞭解,還有部分學校系所,在升等論文外審高分通過後,教評會仍可不需任何理由,以無記名表決方式封殺升等案。這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學閥的人,這段升等路就十分崎嶇,為了不讓自己如此痛苦,加入學閥麾下就成為最佳的選擇。 另外,根據已從師大美術系教授職退休的知名畫家施並錫自述,有一次系主任選舉,在投票前一天半夜,接獲某老師來電,警告施要把圈印蓋在他們所力挺的候選人姓名上面方格的右上方。並恐嚇如果選後驗票,找不到這一張選票的話,那「你施老師啊!將來升等一定有大麻煩。」由此可見黑箱作業的升等制度,的確是學閥統治校園的重要推手。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429期;訂閱新新聞電子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