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中華民國政府因大陸戰事的敗退,在恐懼中共滲透台灣的氛圍下,對全台宣布戒嚴,1949年12月撤退來台,1950年公布《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等條款,以肅殺手段統治管理臺灣,期間造成不少冤、錯、假之政治案件;在人權、自由及民主倒退期間,一般人視這些政治案件為禁忌,不是避而不談,就是刻意淡化。1987年解嚴後,威權體制開始轉化,在這民主化過程中,人權觀念也隨著萌芽、發展,探討過去政治迫害案件的真相,成為社會注視的焦點,「還我公道、訴求平反」成了遭受迫害的受難者及受難者家屬的心聲。
時至今日,許多過去不為人知或不敢說出的事件、內幕,藉由傳記、回憶錄、新聞報導及口述訪談等形式,人人都可以是訪談者或受訪者,有些成為令人動容的時代證言,但也難免出現似是而非的內容,無需考證即可出版,甚至成為特定宣傳媒介,遑論是否傷及他人,因之治絲而棼,真相難求。也因政治案件發生已有一段時間,個人的訴說大半是選擇性記憶,或交混特定政治立場的論述,這樣複雜而重層的記憶,如何以多元角度訪談,取得一手資料,又如何在受訪者主觀的敘述中分辨虛實,有賴於主訪者的專業素養、訪談技巧、訪問角度、考證功夫及紀錄者如實敘述的能力。
目前有關訪談人才的培育,部分大專院校開設有口述歷史的相關課程,除正規課程外,各機關也為了修史,或某些機關受委託辦理研習營,以便儲備人才,也就是舉辦主題式研習營以供具學習意願的人學習;雖然這些研習營只是一種速成的培養人才方式,但透過專家演講、實地習作、導師講評的過程中,至少可以瞭解口述訪談的各項流程,如能再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就可以培養一批具有口述訪問能力的人。本處特請臺灣口述歷史學會辦理兩梯次研習營,希望藉此活動培育現在或將來從事口述歷史工作的相關人員的技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