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國立故宮博物院辦理103年冬令文物研習會1/24-26

國立故宮博物院辦理103年冬令文物研習會
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102年12月20日台博教字第10200122511號書函辦理。
二、 研習內容說明如下:
(一) 研習時間:103年1月24日(星期五)至103年1月26日(星期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20分。
(二) 研習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大樓文會堂(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
(三) 報名方式:請至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網址:http://www.npm.gov.tw/
點選「學習資源/教育活動/教育活動預告」線上預約報名。
三、 本局同意參與活動者可獲每堂課2小時之教師研習時數。
四、 如有活動相關問題請逕洽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張小姐,聯絡電話:02-66103600分機68957。
103年故宮冬令文物研習會課程表        

日期
時間
講者
講題
1/24()
8:30—9:20
【報    到】
 
9:20—9:30
【開 式】
專題一  明四大家之一沈周
1/24()
9:30—11:30
何炎泉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沈周書法的風格發展與辨偽
【說明】從沈周傳世作品看來,他一生書風的發展可區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書法用筆秀麗,結體稍加寬綽,略帶生拙意趣,可以〈廬山高〉為代表。中期則開始摻入宋人筆法,屬於其書法融合蛻變階段,尤以蘇軾、米芾與黃庭堅最為明顯,在他跋林逋〈手札二帖〉可清楚見到。中期之初拼湊蘇、米、黃三家書風,作風生硬,後來逐漸以黃庭堅為主。晚期除了發展出黃庭堅體的行書,如〈跋蜀素帖〉,另有一種端正平和的樸實書風。本課程除了介紹書風發展之外,關於沈周的偽作也會加以處理,試圖從各大博物館中挑選出著名的沈周偽蹟來加以介紹。
13:00—15:00
許郭璜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人員退休
高致絕人˙和易近物沈周山水畫選介
【說明】沈周(1427-1509) 啟南,號石田白石翁有居竹居主人。世居長洲相城里。曾祖沈良琛與王蒙友善;祖父沈澄工詩善畫;伯父沈貞吉、父沈恒吉以文雅著稱。石田能詩、善書精繪事,一皆出於本性,隨興所至,不事雕琢,得自然真趣。山水少承家法,四十歲前師王蒙,中年後兼及黃公望、倪瓚、吳鎮,間並參夏圭筆意,然皆能出入變化。
15:20—17:20
許郭璜
國立故宮博物院
書畫處人員退休
吳派繪畫與明四大家
【說明】延續元四家文人作風,以抒發個人情感及以隱逸思想為前提的畫家如陳汝言、王紱、杜瓊、姚綬等,是為吳派前期。代表明代繪畫成就的則是吳派中期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而吳派後期的畫家則以文氏子弟為主力,子文彭、文嘉、姪文伯仁;弟子有陸治、錢穀、王穀祥、陸師道等。
專題二: 定窯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
1/25()
 
09:30—11:30
廖寶秀
國立故宮博物院
器物處前研究員
 
宋代喫茶與茶器以定窯茶盞為例
【說明】概述宋代的喫茶法與茶器,並以定窯茶盞為例,將茶器與書畫、文獻資料比較印證,有助於對宋代飲茶法及茶器的認識。
13:00—15:00
蔡玫芬
國立故宮博物院
器物處處長
定窯白瓷的風格
【說明】定窯,是中國北方著名窯場,在唐代中期以後成為細薄白瓷的產地,也供應官方用瓷。五代到北宋初期是定窯的第一個興盛期,多素白,以造形與浮雕花紋取勝。北宋中期以後,定窯風格成熟,呈現芒口、淚痕、刷絲、劃花、印花等特色。其花紋設計繁複工緻,呈現宋代的設計美學。當時人如蘇東坡也讚譽:「定州花瓷琢紅玉」。定窯燒造一直到金朝末年還很興盛,有「定州白瓷甌,顏色天下白」句。定窯,引領中國白瓷的古典風格,也為明清人所仰慕。本院目前正在展出「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本課程為展覽理念介紹。
15:20—17:20
蔡玫芬
國立故宮博物院
器物處處長
定窯與宋代陶瓷器
【說明】宋金時期,中國瓷業大盛,著名的窯場幾乎都納入官方用瓷的範疇,也同時都與官方管理單位相關。在造形、花紋上常有關聯,而燒造技術則各有傳承與區域特色,功能與使用場域也似有區分。本場課程主要再介紹宋、金瓷器發展概要,因大量定窯在展場展出,故以定窯為基礎,來看與各窯的異同。


 



專題三:履踪:台灣原住民文獻與圖畫
1/26(日)
09:30—11:30
詹素娟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生熟有異──臺灣史上的原住民身分變遷
【說明】歷史上的臺灣社會,習以「番╱非漢」與「人╱漢」的分立,作為人群分類;此不僅是人群稱謂,更說明身分、基層行政空間、社會經濟制度等國家治理層面的差異。「番」的範疇,因分布地與對外互動狀態,又區別為「生番」、「熟番」與「化番」,以反映其與國家、漢民或彼此的關係。三者之間,雖有帝國治理的分類邏輯,結果卻大異其趣。
13:00—15:00
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
異己之間:16-19世紀西方圖像中的臺灣觀
【說明】17世紀以後,臺灣原住民開始更廣泛地與外來的歐洲人接觸。但臺灣入清帝國版圖後,要到19世紀中葉以後才再度跟西方世界接觸,這個時候西方對臺灣的認識更為廣泛多元。但在似乎「真實」呈現的圖像裡,又反映出哪些真實與虛構混雜的層面呢?此次演講透過1619世紀西方的臺灣圖像,看圖來說臺灣的歷史與故事。
15:20—17:20
蔡承豪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赴京朝覲臺灣原住民進京傳奇
【說明】清代康雍乾三世,臺灣原住民曾多次進京覲見,分別為康熙56年、58年、乾隆53年、55年等次。康熙年間的北行,可見諸於院藏兩份滿文奏摺。而乾隆年間的進京,則肇因於林爽文事件。這場臺灣最大的抗官事件,起自乾隆51年,清軍與林軍雙方數度僵持,最後由名將福康安統領各省官兵,友好連盟台灣原住民,終於乾隆53年,平定此變。福康安奏請原住民進京面聖,並獲准允,再啟原住民進京契機。以上事蹟在原住民部落成為綿延流長的傳奇故事,延續至今。

提醒您:
 
五、 檢附活動簡章1份。

有相關檔案
國立故宮博物院辦理103年冬令文物研習會.dot →按此下載
資料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102年12月20日台博教字第10200122511號書函辦理。
二、 研習內容說明如下:
(一) 研習時間:103年1月24日(星期五)至103年1月26日(星期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20分。
(二) 研習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大樓文會堂(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
(三) 報名方式:請至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網址:http://www.npm.gov.tw/點選「學習資源/教育活動/教育活動預告」線上預約報名。
三、 本局同意參與活動者可獲每堂課2小時之教師研習時數。
四、 如有活動相關問題請逕洽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張小姐,聯絡電話:02-66103600分機68957。
五、 檢附活動簡章1份。

有相關檔案
國立故宮博物院辦理103年冬令文物研習會.dot →按此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